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林毅夫支招吉林经济转型升级引发论战:振兴东北到底该从哪儿下手?

2017-09-05 03:21:39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央广网北京9月5日消息(记者公秀华张明浩)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著名经济学家,前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和他团队发布的《吉林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在经济学界引发了一场大论战。

这份30多万字报告可谓是为振兴吉林经济开出的一张大药方,报告认为,解决东北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从“违背比较优势型赶超战略”转轨到“遵循比较优势型发展战略”。报告给出了吉林省继续做大重工业装备制造业,建立五大产业集群等具体措施。这五大产业集群分别为大农业产业集群、大健康产业集群、现代轻纺产业集群、现代装备产业集群以及以新能源、新材料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融合型产业集群。

其中,发展现代轻纺产业集群的说法,成了这次论战的焦点问题之一。对此,有学者批评指出,吉林省不具有发展轻纺工业的基础,认为轻纺工业是淘汰落后产业,根本就不值得发展和重视,这是“把吉林推进火坑”。还有学者认为,发展东北需要的是“避短”而不是“补短”。那么,林毅夫团队是如何回应这样的质疑声?东北的问题,又究竟出在哪儿?

都说真理不辩不明,但是近些天因为经济学家林毅夫团队的一份研究报告而引发的论战,却并不多见。

这份30多万字的《吉林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在为吉林转型升级开出新药方之后,却不想“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各方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东北振兴究竟该发展什么产业。报告认为,吉林应弥补轻工业短板。而以银河证券前首席策略分析师孙建波为代表的不少人则直接反驳说,“这样是把吉林推进火坑”,吉林和东北三省的比较优势,绝不会是轻纺、家电和电子,发展这些产业,必然是死路一条。

随着不断有人加入,这场争论引发的波澜正在逐渐扩展。在一个以经济学者为主的微信群里,一些学者也质疑林毅夫报告的正确性甚至报告的动机。不过,在这个群里参与讨论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聂辉华说,东北的话题本身就引人关注,这次争论动静之大,一定程度上也是炒作的结果。

聂辉华:这在学术界并不是一件大事,一定程度上媒体在炒作这件事情,如果没有几个东北的学者或者投行的专家反驳,这件事仅限于微信群的讨论。还有要提醒大家,林毅夫团队提到不仅要发展轻纺工业,他还提到了大健康产业、大农业,我其实是比较赞同的。但是大家把焦点转移了。

对此,林毅夫团队课题汇报人付才辉在回应质疑时也进行了再次明确。他说,大家把聚焦的目光只放在了是否大力发展轻纺工业,但忽略了,《报告》的核心观点在于,吉林乃至东北三省,应该立足于自身资源禀赋和结构特征,发展符合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

付才辉:受益于东北平原的自然禀赋条件,吉林省在耕地和动植物资源方面应该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因此可以说大农业大健康是吉林省两个非常重要的具有潜在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得益于长期工业化积累,造就了其汽车,石化能源,装备制造应该在它工业中占据一个主导型地位。综上,从吉林省整个禀赋结构的一个特点出发,我们提出吉林省可以大力发展大农业、大健康、现代轻工、现代装备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型的五大产业集群,这个体量是非常大的。

而对于是否要弥补吉林省的轻工业短板、发展轻纺工业,付才辉解释说,基于吉林省既丰富又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禀赋以及良好的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发展现代轻工业、在发展和承接中转型升级,无可厚非。

付才辉:目前大家争论的比较多的就在于吉林省的轻纺工业短版要不要补的问题。我们分析的出发点也是基于这个吉林省劳动力的资源禀赋。除了劳动力充沛之外,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教育水平是相当高的。再加上吉林省有很好的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我们就在报告中提出,吉林省可以发展和承接的轻纺行业不仅仅是过去那种非常低端的传统轻工,我们说的是现代轻工业。它可以通过承接的方式打造一批智能产业园,在整个专业过程中进行升级。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高国力的观点是,未来东北经济振兴首先要把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民营经济的培育作为突破口,要结合目前国企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东北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国企改革的要求。在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发展一些轻工业。

高国力:就看你发展什么行业,我认为不要摊子铺的太多,要聚焦,要重点瞄准几个吉林省自身确实有特色、有优势的轻工业,集中投资,集中技术攻关。比如说吉林省的绿色食品加工业。他就是轻工业啊!

高国力分析,曾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是当下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建议或将直接传达决策层,有人担忧这会影响东北未来的产业政策。这无疑也是这次论战不断升级的重要原因。

高国力:这个团队之所以接受吉林省政府的委托,肯定是要供他们政府制定决策时进行参考。完全照搬这种可能性不大。地方政府也会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内部也要经过多次讨论,最终才有可能在某些点、某些方面转化为地方政府的一些政策。

不少专家认为,本次争论的另一个根本问题是,东北问题的破局到底应该从哪儿下手?是产业结构,还是制度和文化?对此,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司长周建平说,东北问题症结并非仅仅产业问题,而是一系列问题造成的,解决这一问题也要立足于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禀赋优势。

周建平:总书记说过东北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体制机制问题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路径归根结底就是深化改革,振兴东北地区我们希望发展上立于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禀赋优势。东北地区之前可能在传统制造业、原材料加工、能源加工,再加上农业,占比80%,同时发展新兴产业。

对于学界关于林毅夫团队报告的争论,周建平回应说,自己还没有看到全文,不便评论。但同时指出,理论研究可以得出一般规律,但实际工作则更为复杂、更要立足现实。

周建平:经济学模式模型都是建立在假设,比如人的理性。现实更复杂,来源于人的认识理念观念、地方体制机制、形势变化快。理论得出基本规律提醒我们,我们做事更多立足于现实,更好更稳。

(责任编辑:穆启春 CN063)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