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让司法保障工作“精打细算”

2017-08-30 04:11:27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 本报记者 李光明 范天娇

近年来,安徽省法院积极顺应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对司法保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稳妥推进人财物省级统管改革,创造性地提出由省财政厅归口部门政法处为管理主体,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人民检察院各设立一个财务管理中心,负责办理系统财务管理具体事务的“一处两中心”财务统管模式,解决了“扁平化”管理带来的点多面广问题,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财物统管“安徽模式”。

自该模式运行以来,试点法院财务运行平稳,预算逐年增长,为信息化建设和“两庭”(审判法庭和人民法庭)建设提供了经费保障。截至目前,全省126个法院共投资2.52亿元,已全部建成诉讼服务中心,共建设法庭项目118个,总投资规模34.3亿元,“两庭”建设水平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走出财物统管新路子

建立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体制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四项重点任务之一,但是放到实践中考虑,省级财政部门要对接全省法检两院,在现有人员结构下,不可避免地会大幅增加工作量。是否能够衔接协调顺畅,保障经费到位,成了不少人在改革初期的担忧。

下转第八版

作为第二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份,安徽省高院立足安徽实际,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抓住省级财政统一管理与全面充足提供经费保障这两个重点,创造性地提出“一处两中心”财务统管模式,即由安徽省财政厅确立政法处,负责经费供给安排,预决算编制、审核、批复等工作;安徽省高院、省检察院各设立一个财务管理中心,负责全省法院、检察院预决算编制和资金初审、预算执行日常监督等事项。

这样一来,安徽法院财务管理中心既可以协助省财政厅开展财务统管,也方便与各下级院对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解决了“扁平化”管理带来的点多、面广、幅度过大的难题。

“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客观辩证看待人财物省级统管,科学厘定省级和市县管理职责权限,进一步明确统管管什么、市县管什么,实现该由省级统一管理的上收省级,该由市县管理的继续由市县负责,充分调动省级和市县的‘两个积极性’,避免统管后可能出现的工作断档、保障脱节等情况。”安徽省高院院长张坚说。

为保障这一模式规范运行,安徽省高院会同省财政厅、省检察院出台安徽省以下法院、检察院《财物省级统一管理机制暂行办法》《预算省级统一管理暂行办法》《固定资产省级统一管理暂行办法》和《非税收入省级统一管理暂行办法》四项配套管理办法。法院财务管理中心组织召开预算编制会议,集中布置、指导预算编制工作,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定期通报有关情况并认真督促强化落实预算执行。

在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田岚看来,这一模式建立后带来的变化十分显著。“省财政厅政法处和省高院财务管理中心提前半年对我院预算编制工作进行指导帮助,经过多次修改,严格把关,把预算项目细化到经济科目,做到‘精打细算’。”田岚说。

信息化建设跨越赶超

8月23日,冒着酷暑,金寨县人民法院古碑法庭法官胡友松来到位于大山之间的古碑文化站,从“巡回审判科技背包”里拿出摄像机、收音器、无线网卡等便携式装备,一一安装好后,开庭审理一起婚约财产纠纷案件。

“山区很多群众出门不容易,我们就把法庭‘背’在身上,开到群众家门口。”胡友松说。

这只是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好处之一。面对突飞猛进的案件数量、日趋繁重的审判任务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安徽省高院瞄准全国一流,紧紧抓住信息化这个“牛鼻子”,先后出台信息化建设3年规划和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抢占信息化建设制高点。

“一处两中心”财务统管模式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经费保障。近年来,每年从政法转移支付资金统筹8000万元,由省高院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招标,累计实际投入资金2.3亿元,各地法院争取配套资金3.7亿元,用于信息化建设。

经过3年快节奏建设,全省法院在软硬件方面有了显著变化:完成高清科技法庭、执行查控、远程提讯室、远程接访室、庭审直播、移动科技法庭等14套硬件系统全覆盖,实现办案办公、政工后勤、公开服务、决策分析、视频管理、基础支撑六大类36种软件全应用。

在弯道跟进中,全省法院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跨越赶超,成功打造了安徽法院三大工作品牌:全面建立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将诉讼服务从有形拓展到无形,动动手指就实现“网来网去”;创新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进多元调解在线平台建设,让矛盾纠纷在网上找到“和事佬”;牵头研发全省法院减刑假释案件网上办理平台,实现了法院与监狱、检察院减刑假释案件数据的网络交换。这些无一不是以信息化为支撑的。

“信息化建设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紧盯不放、乘势而上,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不断推动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张坚透露,安徽省高院正在制定智慧法院建设标准,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六个全”工作,争取早日实现电子卷宗、电子签章全覆盖,与有关政法单位执法办案资源全共享,审判流程、结果全留痕,文书电子送达全方位,网上调解、网上办案全联网,执行信息化平台建设全达标,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成果的集成融合水平,打造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

“两庭建设”迈入第一方阵

说起过去的阜阳法院基层法庭,很多人会用“老旧”两个字去形容。由于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大部分法庭使用年数长,部分法庭甚至没有专门审判用房,只能借用其他机关的办公地点先凑合。

而如今,这一窘境已快寻不到踪迹。在省高院和中院党组领导下,阜阳市两级法院共立项基层人民法庭建设项目15项,除3项规划方案变化外全部动工,两个已经完成主体建筑进入装修阶段,建成了江店法庭、老城法庭、倪邱法庭等符合标准的规范化法庭,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需求。

审判法庭和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2013年9月,安徽省高院审时度势,准确把握形势政策,及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两庭”建设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依据中央有关政策精神进一步明确,审判法庭和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履行审判执行职能的业务用房,不属中央明令禁止建设的“楼堂馆所”,为全省法院统一思想认识、抢抓“两庭”建设重大机遇提供了有力指导。

与此同时,全省法院各项目单位不等不靠,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并依托信息技术组织开发“两庭”建设管理软件,实时统计数据,及时督查建设进度。2014年、2015年,省高院分别召开全省法院“两庭”建设项目推进会和“两庭”建设工作会议,总结成绩,表扬先进,分析问题,明确任务,推动“两庭”建设提速增效。

淮南中院及辖区7个基层法院审判法庭全部实现新建和改扩建;铜陵市中院13个新审判法庭全部建成科技法庭,所有公开开庭的庭审全部实现网上直播;枞阳县人民法院结合地域特色,对所辖法庭的升级改造,横埠法庭有特色法庭文化长廊,廉洁格言警句与廉政风物随处可见,会宫法庭探索开展家事审判工作,将“和合”理念融入到审判工作中……不同法庭的特色已经跃然而出。

“我们将打造‘四个工程’作为全省法院‘两庭’建设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将‘两庭’建设与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信息化建设、法院文化建设等通盘考虑,统筹规划,同步推进,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诉讼需求,让人民群众对司法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徽省高院副院长周榕说。

4年来,安徽省共建设法庭项目118个,总投资规模34.3亿元,总建设规模91.9万平方米;全省126个法院全部建成诉讼服务中心,总投资2.52亿元,总面积9.75万平方米,平均面积770多平方米。全省法院基础设施面貌焕然一新,成为践行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