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治国理政进行时·广西篇】广西西林县库区群众脱贫致富纪实

2017-06-22 21:42:28    广西日报  参与评论()人

做活水文章 念好山字经

——西林县库区群众脱贫致富纪实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徐顺东 通讯员 黄华

西林县马蚌镇属万峰湖库区镇有6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52户、1836人。

一边是作为珠江水源涵养区,国家规定限制开发,生态保护责任重大;一边是作为贫困山区库区,群众渴望脱贫致富,脱贫攻坚“硬骨头”必须要啃。

在生态防守与脱贫攻坚之间,如何实现库区群众脱贫致富?

连日来,记者深入马蚌镇感受移民群众在“山上和水面”书写的两篇文章。

网箱养鱼 靠水吃水致富一方

网箱养鱼,是马蚌库区最兴旺的产业之一。

来到镇政府,工作人员首先给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2016年,马蚌镇集约化标准网箱养鱼达1.14万箱,产鱼达1.48万吨,水产产值实现3.54亿元。

马蚌镇有7个村处于水库淹没区的腹地,前临水库,后有大山。水库蓄水后,由于缺少耕地,库区移民只能“耕渔”。加上当地政府规范有序引导,近几年,网箱养鱼成了库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陆世权是那扛村坝桑屯贫困户,长年靠种几分山地和在镇内做临工维持一家生计。2016年初,镇里为他家开出精准扶贫“方子”:利用家门口的万峰湖水面发展网箱养鱼。“协调技术员帮我安装网箱、传授养殖技术,还引导加入村里的水产合作社,县里和乡里没少帮忙。”陆世权说,去年年底8个网箱出鱼,收入达6万余元,成为村里第一批脱贫户,今年的收入估计还会增加不少。

在鲁维村,几乎所有贫困户都“涉水”,养鱼成为库区贫困户的主要稳定产业之一。“没有田地,我们只能靠水生存了。”鲁维村支书王清林介绍,目前他们有近50户贫困户通过水面养殖实现稳定收入。  

休闲垂钓 升级产业持续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库区网箱容量已经接近饱和,再走过去的老路,会越走越窄。

如何让群众继续“靠水吃水”,成为摆在当地党委、政府面前的难题。

“我们的思路是‘转’和‘调’,加快推进渔业转型升级。”马蚌镇镇长杨创达表示,通过发展休闲渔业拓宽水上产业发展空间。

韦清华是八大河村贫困户,利用扶贫贷款和自身积蓄投资新建了一栋休闲垂钓浮房,一开张,钓客一拨接一拨来,去年进账近5万元,成为八大河村率先脱贫致富的贫困户。

“赚钱快,还生态。”说这话的,是另一位“吃螃蟹”的贫困户,他叫陆海松,那扛村贫困户。去年年初,他在原来的网箱旁建起了休闲垂钓浮房。“只要水好、鱼的品质好,加上服务周到,搞休闲垂钓,一年四季守着网箱可赚双份钱。”陆海松介绍,周末来钓鱼的人多,碰到节假日,垂钓浮房顾客爆满。

据统计,马蚌镇现有休闲垂钓浮房250多座,贫困户直接从业人员近100人,间接从业人员达400余人。

没有直接经营休闲垂钓浮房的贫困户,同样享受到休闲垂钓业的“红利”。例如,那扛村、鲁维村等利用码头停车场对钓客过夜停车提供管理服务,集体月收入近3万元,村内贫困户通过轮流值班看守钓客停车,每月可得到固定的分红。  

山上产业 靠山吃山拓展新路

山上贫困群众怎么办?

马蚌镇通过村村有主导、户户有特色的“一线串珠、多点开花”的产业扶贫模式,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2013年,西林县政协主席农建华挂点那扛村,动员引导村民种植沙糖桔。几年来,从苗木供应、种植指导到日常管护等,农建华不遗余力地协调争取,给予种植户最大限度的项目、资金、技术支持,今年将有500亩以上沙糖桔开始挂果,进入全面收成之年。

那扛村何忠诚家过去一直是贫困户,还享受过低保和库区移民直补。在政府帮助下,他大力发展沙糖桔,因为有了稳定产业收入,去年年底他家已经脱贫了,现在还成了种植大户。“我种植沙糖桔10亩,去年开始挂果,首年产量虽低,但收入也有4万多元。”何忠诚说,目前全村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23户种植沙糖桔。

那扛村外,全镇各村山上产业发展也风生水起:罗北村茶叶种植规模近3000亩;八大河村油茶种植面积1500亩;三脚坡村生姜种植面积超过1200亩……

“我们坚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马蚌镇党委书记农程亮说,西林在库区的生态防守和扶贫攻坚中找到了路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