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兰州大学的名校焦虑:教师流失多指标落后同类大学(4)

2017-06-02 08:23:54    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评论()人

同年11月,美国《科学》杂志评选出了中国最好的13所大学,兰大排名第6。然而,实际上这已是兰大鼎盛时期的余音。

5月9日,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吴王锁(左二)在实验室给研究生上课。

孔雀东南飞

1986年是薛德胜在兰大读研的第一年。这一年,一项政策的悄悄改变,成为导致后来兰大衰落的转折点。

兰州大学校长王乘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说,过去,大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学而非科研,国家经费也主要是按教师人头来划拨,由于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均衡,高校之间并没有太大的贫富差距。唯一体现差别的就是教师工资不是东部比西部高,而是正好相反。

他解释说,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政策向西部倾斜。同样是大学老师,在西部地区领到的工资大概比在东部地区高三分之一,多十几块钱。这在当时对于兰大招徕人才、稳定军心起了巨大作用。但在1986年,这项政策取消了。原本西部地区的各项条件就比不上东部,当工资的地区差取消后,西部高校对人才的吸引力也消失殆尽。

从那时起,兰大就开始了一场持续的、大规模的人才流失。到了1990年,张浩力就读兰大化学系本科时,他已经常常能听到系里老师出走的消息不是今天系里的一位老师去了东部高校或直接出国,就是明天一位系副主任下海经商。

最重磅的消息是,在兰大工作了39年的化学系重量级人物、74岁的老院士刘有成,跳槽去了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刘有成曾公开表示,自己是安徽人,年纪大了,思乡心切,希望回家乡生活。但刘有成在离开时,还带走了一名老师与他的研究生。

早期从兰大出走的人才,有不少是像刘有成这样声望在外的大师级人物。这些人当年响应国家支援西部的号召,在兰大奉献了青春,老了之后叶落归根,回到东部家乡的高校任职,同时也带走了他的资源。而还有更多的人,是为了外校更好的待遇、事业发展空间及子女教育和就业而去的。

十年砍柴说,他记得还有一个趋势是,从1990年初到1999年之前,地方办大学兴起。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新兴高校挖走了兰大的很多老师,如1995年,合并了几所地方老院校的青岛大学正式成立,其中文系几乎是完全依靠兰大的师资而建的。到了1999年高教改革,“985工程”大学实施省部共建的政策,即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建设“985”大学。东西部地区在经济上对大学支持力度的巨大差距,更是造成了兰大教师向沿海发达地区的院校流动。

关键词:大学兰州高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