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叫李云香,在村民的印象里,老人总是笑呵呵的,无论何时都是一副慈祥的模样。老人平日里喜欢坐在胡同口编竹笼,一边干活,一边还能和来来往往的乡亲说上几句玩笑话。虽然老人留守在农村多年,可因为有事情干,老人并没有觉得太孤单。可是自从半年前开始,老人就不怎么出门了,平日里也是大门紧闭,乡亲们虽然心里嘀咕,可这年头谁也不闲,所以即使心里狐疑,也没有太当回事儿。直到不久前,突然传来了老人去世的消息。
老人操劳了一辈子,本想图个儿孙满堂,安详的过几年清闲的日子,可现实却逼迫着老人的子女不得不远离家乡,外出挣钱。老人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三个孩子也还算孝顺。前几年村里刮起了一阵买房的风潮,老人所在的村子虽然地处偏僻,可村里的大多数人已经在城里做生意多年,谁手里也多少有些积蓄,大概是一二年的时候吧,村里有一半以上的人家都在县城里买了房子,这年头,孩子结婚,城里没房可不行。乡亲们买房多数不是为了自住,而是为了儿子将来娶媳妇做准备,另一方面,村里攀比之风严重,张家买了房很风光,李家看到后,立刻也出手买一套。
这些年来,村民们茶余饭后,谈的最多的就是哪家又买房了,每逢春节,大家的话题更是句句绕着房子打转转。老人的三个儿女在外面做生意的时间短,谁手里也没有多少积蓄,看着邻居们都买了房子,老人的孩子们羡慕之余更多的是着急,可是手里没钱,干着急也没有用。
因为买不起房子,老人的三个儿女连着两年过春节的时候也不回家,用孩子们的话说就是丢不起那人,过年回家,别人都在那里炫耀自己的房子车子,老人的儿女实在是没能力和别人攀比,为了避免尴尬,所以孩子们不得不选择在外面过年。
今年春节,老人的子女又没有回来。初三那天,老人给子女打电话,希望他们能够回来过年,可孩子们却说不买房没脸回村里,等啥时候买了房再回去。老人说初六那天是她六十六岁大寿,想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饭。三个孩子这才恍然记起,他们的娘是真的老了,已经六十六岁了。在农村,老人们很看重这一年的生日,生日这天,是要大操大办的,图个吉利。那一刻,三个孩子心里觉得特别愧疚,可是在面子和亲情之间,他们选择了保全自己的面子!为了填补心里对老人的愧疚,三个子女掏钱给老人买了一件一千多块钱的呢子大衣,邮寄回了农村,兄妹三人商量着,今年说啥也要把房子买了,然后明年一定风风光光的给老娘办一次生日宴。
可是,老人的三个子女怎么也没想到,他们再也没有机会了。老人去世的消息传来时,三人犹自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一时之间,他们无法相信一向健康的老人竟会突然离去。
老人死的没有任何征兆,甚至是莫名其妙的。三个子女在家里没有发现任何药物。只是邻居的李婶告诉他们,经常听到老人压抑的呻吟声,似乎特别痛苦,她还劝老人去医院看看,让大夫开些药,可是老人却说,不浪费那个钱了,她要把钱省下来,给孩子们买房。
那一刻,孩子们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办完老人的丧礼,收拾老人遗物的时候,三子女发现他们买来送给老人的呢子大衣还没有穿,被老人整整齐齐的叠在柜子里,似乎格外珍贵,和衣服放在一起的还有一个小包裹,三人相互瞅瞅,带着疑惑打开了包裹。
可是当包裹被打开,他们看清里面的东西之后,心里的伤痛再也忍受不住,似乎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口子,泛滥开来。早些年的时候,老人曾让三个子女分别以自己的名义办了存折放在她那里,而今,三本存折上分别存有八千块钱。这么多年来,三人为了买房,不曾给过母亲一分钱,可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靠着编竹筐却给他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那不仅仅是八千块钱,那是一个老人对子女最无私的爱。
和存折放在一起的,还有一张化验单,在老人的名字下面,清清楚楚的写着癌症晚期,直到这时,老人的子女才知道,他们的母亲是死于癌症,化验单的日期是半年前开的。春节的时候,母亲给他们打电话,原来是想让孩子们陪她过最后一个生日,可是他们却为了自己的颜面连老人这最后的愿望也没能满足。
那张化验单已经说明了一切,老人为了省钱帮他们买房,拒绝了所有的治疗,甚至连药也舍不得吃。这般掏心掏肺的爱,绝对是母亲的专属,三个子女再也忍受不住哀痛,嚎啕大哭起来。
而今,三个子女仍然无法走出伤痛,他们苦苦追寻着一个家,为了买一套房子,他们错过的何止是老人的最后时光,他们遗失了真正的家。自从老人去世后,他们才真正体会到,娘在,家就在,没有了娘的院落,那个家就像浮萍一般,他们再也找不到心灵的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