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文学花园中的“采蜜人”(译者·书)(2)

裴多菲是闻名世界的匈牙利革命爱国主义诗人。匈牙利人民热爱并尊敬他,他也是中国读者熟知且喜爱的诗人。在19世纪初兴起的匈牙利民族复兴运动中,裴多菲以笔和剑与敌人战斗,最终以身殉国。他的诗歌内容充实,富有战斗性,艺术风格细腻、明快、豪放,处处吐露赤子拳拳之心。他捍卫民族与国家自由、解放、独立的诗作真情流露,极富表现力,受到读者喜爱。

上世纪初,裴多菲的诗歌传入我国,今天,他的诗作得到更全面的译介和研究。在我国广大读者中间流传最广的,是作家殷夫(白莽)诠译的哲理短诗《自由与爱情》: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这些诗句常常被引用,甚至加以引申,可见其在读者心中产生多么大的共鸣。

根据原诗,若直译成中文,应是《自由、爱情》:

自由、爱情/这两者我都需要/为了我的爱情/我可以牺牲我的生命/为了自由/我可以牺牲我的爱情。

原诗节奏、层次分明,音律铿锵有力,读来朗朗上口,可是直译过来,却略显平常,比殷夫的诠译逊色。这便引起人们思考,诗歌应如何翻译的问题。

这首短诗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是坚定的革命者为了革命事业,不惜付出一切甚至生命的自我牺牲精神。裴多菲和殷夫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作为革命作家,处于民族、国家危难之时,彼此心灵却是相通的。裴多菲用匈牙利语创作出《自由、爱情》这首名作,殷夫用汉语翻译诠释出《自由与爱情》,堪称翻译的佳作,两者都被两国读者吟诵,流传后世,是诗歌翻译的绝好范例。

文学翻译与研究相辅相成

匈牙利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文学艺术领域犹如奇花绽放的艺术殿堂,芳香四溢,美不胜收。我有幸进入园中,流连忘返。作为一位“采蜜人”,对于文学翻译与研究的关系,自己颇有些体会。在翻译界,“信、达、雅”已成为普遍共识。译作须以文本为准绳,虽然可以适当照顾两种语言文字表达的不同方式,但不可以脱离原作按照译者意愿进行翻译。在这方面,许多翻译大师已经做出了榜样。在此基础上,译者还应当对作家、作品及其民族、国家情况有所了解。文学翻译与研究,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翻译作品并非简单的文字互换,译者所做的研究越多、越深入,工作时便更得心应手,更能完成一部精品译作。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