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新职业 大舞台(产经观察)(6)

今年52岁的刘冬起,穿着反光背心、戴着白色安全帽,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起随身工具:“瞧,这是电笔、十字刀、手电筒,这是扳手、螺丝刀……都是巡检时必不可少的。”

巡检正式开始,首先进入的是水舱,高约2.8米、宽约3米,两侧分别是自来水管和再生水管。往前走了一会儿,出现一个扶梯,刘冬起爬了上去,“这里是设备夹层,布置了部分通风和电气设备,每次都需要爬上来看看是否运行正常。”有一回,他发现应急照明柜里的电池过热,幸好及时处理,避免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其实,我们的工作有点儿像中医的望闻问切,眼睛、耳朵、鼻子都得保持高度敏感。”刘冬起介绍,比如闻一闻是否有异味,听一听是否有漏水,“尤其要注意管道是否有漏水声,进入汛期,一旦发生漏水,将严重影响管廊内设备和管线的安全使用。”

来到气力垃圾舱,这里“住”着直径约50厘米的蓝色管道。本来还很静谧,突然,“倏倏……”的声音传出,“是不是管道有什么异常?”他告诉记者,这其实是气力垃圾收集系统输送垃圾的正常声音,“当投料口垃圾达到一定数量后,站房风机产生负压,会通过蓝色管道以每小时70至80公里的速度将垃圾送到处理终端,满负荷运行后,每天可以收集20多吨垃圾。”

一个舱的管道大约1.9公里长,巡检大概需要花40多分钟。“我们进行巡检,通风、排水、电力、消防等专业啥都得懂一些。”刘冬起告诉记者,他们一周要把5个舱完整巡检两遍,大概要走20公里,每年算下来要走1000公里。

“地下空间这么封闭,5个舱来来回回,除了管道就是设备,枯燥吗?”记者问道。刘师傅一边检查设备,一边回答:“每天下来看看,都有感情了,像朋友一样。”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