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新一代伞降系统及配套设施,前不久俄空降兵完成了极地万米高空伞降演练。
4月26日,俄空降兵在北极弗朗兹·约瑟夫群岛地区成功实施了万米高空成建制伞降演练。
此举,在彰显俄武装力量决心和能力的同时,也把俄军的新一代伞降系统及相关装备展现在世人面前。那么,极地万米高空伞降难在哪儿?这次演练运用了哪些伞降系统?有什么特别之处?在实战中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请看本期话题——
极地万米高空,从天而降不容易
世界各国的空降兵训练,伞降高度通常在1千米以内。
一些专业跳伞运动员和跳伞爱好者,会挑战5000米(5000米被公认为跳伞的最大安全高度)以上的高度。借助防寒服和供氧设备,他们有时能够在7500米左右的高空完成跳伞动作。
军用的特种降落伞,比如俄空降兵的Д-10降落伞,适用的跳伞高度一般在8000米左右。
这次,俄空降兵跳伞的地点是北极地区,最大高度是1万米。特定的地域及高度,使伞降实施的难度和危险系数倍增。
北极地区平时就以天寒地冻著称。而且,随着搭载空降兵的运输机起飞爬升,机外气温会随着高度增加相应降低。1万米高处的气温通常会比地面温度低65摄氏度左右,这种严寒以及因空气稀薄导致的气压降低,通常超出人体可承受范围。
不仅如此,北极地区的强磁场,会影响到空降兵所携带导航和通信装置的使用效果;如果有云层,会遮挡住视线;碰到强对流天气,大风会直接把空降兵吹得偏离预定的降落地点。加上北极大多数地区常年冰封雪裹,到处白茫茫一片,靠视力难以判明地面状况。
12年前的汶川地震,15名空降兵勇士的“惊天一跳”令所有人动容。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空降兵们当时曾在降落伞没有张开的情况下,空中自由落体了1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