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6月11日文章,原题:经济上疏远中国将会是一场灾难 当前,世界需要更多而不是更少的全球化,才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健康和经济危机。毫无疑问,开发疫苗和消灭病毒需要全球合作、协作和协调。这些合作努力也是经济复苏的关键。
然而,两股相关的力量正在许多国家抬头,它们使世界变得更加贫穷、脆弱和不安全。一股力量是经济民族主义,即强调国内生产,对外国投资设置障碍,缩短供应链,使其避免跨越国界;另一股力量是试图脱钩或大幅降低对中国经济的依赖。两者之间的区别并不像后者的支持者想要相信的那样分明。排斥中国的自由贸易不是自由贸易。
把供应链集中于境内,其实更容易受到意外冲击。一场自然灾害或本土危机就可能摧毁整个行业。防范世界上某地区的干旱或农作物歉收的最好办法是对全世界的生产者供应开放。关键是要管理供应链风险。
贯穿中国的供应链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多,这是因为中国是规模化的低成本“世界工厂”。这让中国在既有的开放的、基于规则的多边体系中拥有巨大的利益。如果中国决策者对国际市场干预,那就会增加其他国家与中国做生意的成本。北京深知,其对全球经济秩序的遵守对于维持生活水平和社会政治稳定至关重要。
中国的繁荣得益于对这一秩序的参与。如果中国没有做出并基本遵守2001年向世贸组织做出的承诺,它就不可能成为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全球互联的经济体。
与中国贸易往来多不是一种负担,而是成功的证明。政府政策的目的不应是疏远这种成功,而是要确保维持适当的国际治理来管理这种成功。关键是要管理经济交往的风险,而不是避开它们,包括与中国的交往。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对全球供应链安全也形成较大挑战。近期的情况显示,部分跨国供应链中断,面临重构,一些产业正加速转移,供应链风险一时凸显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加速蔓延,世界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全球供应链也面临较大挑战。部分跨国供应链中断并面临重构,一些产业正加速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