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错误认知导致的“自残式”博弈策略将“血本无归”(3)

错误认知导致的“自残式”博弈策略将“血本无归”(3)
2019-05-18 11:00:00 光明日报

很显然,如果不出现巨大的意外,这种扭曲的认知所导致的“自残式”博弈策略,将严重损害美国的中长期利益。但美方仍然采取了这种策略,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认为中国是一个“相对脆弱”的对手,通过充满“某某气势”的叫价方式,可以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压倒中国,进而迫使中方作出重大让步。

面临美国的压力,中国当然不可能是完全无感觉的。中国在正确认识和把握美方要价内生缺陷的同时,需要准确认识和理解中国面临的真实压力,避免出现“不战而降”“惊慌失措”以及“被动等待”等不当应对,以勇敢夺取中美战略博弈的阶段性胜利,这是中国的当务之急。确立更加准确的认知,是中国的首要任务:

第一,中方应该准确区分“低端制造业转移”和“产业链挤出”,避免过高估计美方极限施压的实际效果。在此轮美方施压消息传来之后,部分企业从中国大陆转移至其他区域的案例,及其被论述成为“产业链正在被挤出中国”,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心。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在此次中美经贸摩擦之前,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就已经在进行之中。其次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特殊性,以及对美国的冲击和挑战,主要不是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有一席之地,而是在进入全球产业链之后,持续不断地从低端向中高端移动。第三,对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比较优势的分析,不能机械地局限在以工资衡量的人力成本领域,而需要结合相关产业的整体需求,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判断。简而言之,与其说现在出现的“部分企业外移”是所谓美方贸易战压力下的“产业链挤出”,不如说是加速进行本就在进行的低端制造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进程。

第二,辩证理解作为理念的“创新”与作为现代生产活动组成诸环节之一的“创新”,避免机械的理解导致陷入“美国仅靠创新就使中国只能陷入战略被动”的错误认知框架。中美在经贸领域的竞争,是一种系统化的综合性竞争,不是由哪个单一环节的局部特征所决定的。从冷战结束至今,中美两国客观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级别的相互嵌套和依存,这是一个客观发展的进程,是覆盖创新、制造、产品、市场等诸多环节的完整体系,是主要在市场逻辑驱动下客观形成的。对市场投资力量来说,美国创新—中国加工制造—全球销售,是能够带来最大回报的一种安排。如果说美国在创新端对中国形成了比较优势,那么中国在加工制造等环节对美国也形成了比较优势,这种优势分布决定了中美两国合则两利;如果一定要切断、要折腾中美这种产业链级别的相互嵌套和依存,那注定只会两伤。执意要用单一环节的比较优势来论述美方可以全胜,而中方会全输,既不现实,也不科学。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