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为什么要选择“脱欧”?我在英国采访时,常常听到英国人用“猪耳朵”和“贵皮鞋”这两个例子来回答。
一个例子是说英国的猪耳朵没法向许多欧洲以外地区出口。目前,英国向外出口的猪必须按欧盟规定在耳朵上穿孔,打上耳标会影响猪耳朵向一些将其视为美食的国家出口,比如中国。英国人认为,“脱欧”后英国可以自己重新设计出口标准,在猪的其他部位穿孔,让更多英国猪耳朵摆上中国人的餐桌。
另一个例子是在当前欧盟贸易政策下,英国消费者不得不买更贵的鞋。英国经济是全世界服务密集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9%。英国经济更多是基于服务业而非制造业,而欧盟在制定贸易政策时考虑更多的是保护所有成员国的利益,特别是一些制造业发达国家的产业利益。比如,欧美曾为了保护意大利的皮鞋制造业的利益,削减从中国进口的鞋制品份额。英国人认为,这就意味着,英国消费者要购买更贵的鞋。
这两个例子充分说明,英国人选择“脱欧”有经济考量。在英国人看来,要与欧盟外的市场更好地“恋爱”,就必须先和欧盟“离婚”,然后才能更自由地制定更为英国量身打造的贸易政策。
一个世纪的“相爱相杀”
经济政策只是英国与欧洲大陆在过去一个世纪里“相爱相杀”关系的一个方面。
纵观英欧关系史,“欧洲问题”——即英欧之间是何关系的辩论,始终是英国政治议程上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二战后导致英国政党内部分歧和党派之争最多的政治议题。
而从更深层面看,“脱欧”反映出两次世界大战后不断衰落的大不列颠努力调整自己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艰辛尝试。不断“拷问灵魂”的英国在寻找一个重要问题的答案,那就是“日不落帝国”解体后,英国究竟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何种角色。
2004年,保罗·艾伦(左)与比尔·盖茨一起看球赛。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张梦旭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吴硕】15日,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在美国西雅图病逝,终年65岁
路透社11日报道说,非洲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坦桑尼亚人穆罕默德·德沃基当天早晨在该国最大城市被持枪歹徒绑架,后被解救。警方已经逮捕了几名嫌疑人,正在缉拿其他在逃绑架者,并调查绑架的具体动机
原标题:中文醒目国旗招展 环球时报记者在APEC举办地感受中国印记 [环球时报赴巴布亚新几内亚特派记者 曲翔宇 李锋 于文]“外国军队保安全、大型邮轮当宾馆”——11月12日至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