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一个鄂温克族妇女的非遗情缘

2018-09-14 10:42:03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14日电 题:一个鄂温克族妇女的非遗情缘

新华社记者王雨萧

9月的呼伦贝尔天朗气清,微风拂面。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里,58岁的萨仁其其格穿着一身宝蓝色鄂温克族传统服饰,正忙着和几个店员搭建柳条包:把可伸缩的木质构件“哈纳”连接在一起,以柳条做围,顶部盖一层芦苇帘子,再缠上鄂温克族特有的五畜绳,一个精致的柳条包就搭成了。

粗犷的木头装饰,活灵活现的皮雕饰品,色彩艳丽的少数民族服装……走进鄂温克族妇女萨仁其其格的民族手工艺品店,浓郁的民族风情扑面而来。几块木头展板挂在墙壁上,向人们诉说着鄂温克族柳条包、五畜绳、奶酒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故事。

今年是鄂温克族自治旗成立60周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鄂温克族五畜绳制作技艺的传承人,萨仁其其格奔走在各个苏木之间,为庆祝活动现场搭建柳条包、编织五畜绳,忙得不可开交。但无论多忙,只要和她提起鄂温克族的“手艺”,萨仁其其格就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活,拉着你的手讲起柳条包和五畜绳的故事。

柳条包里“住”着萨仁其其格的整个童年。在她的记忆里,每到夏天爸爸妈妈就会在草原上搭起柳条包。不同于传统蒙古包,柳条包以柳条做围,芦苇做顶,十分结实耐用。芦苇顶夏天不漏雨,烈日晒不透,柳条代替毡子做围,通风性极好。家里9个兄弟姐妹,萨仁其其格是“老大”,夏天她喜欢带着弟弟妹妹在草原上“疯玩”,玩累了就钻进柳条包里一骨碌躺下,感受阵阵舒爽的凉风……

“我的弟弟就是从柳条包走出去,成为家族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我也是在柳条包里出嫁的。对我来说柳条包不仅是一个移动的房子,更是重要的‘家庭成员’,见证了家里的每个故事。”萨仁其其格动情地说。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