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日本在美国施压下开始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1986年和1987年,日本先后发表两份“前川报告”,指出日本经常收支顺差根源在于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经济增长方式应转为内需主导。以“前川报告”为契机,日本开始重视扩大内需政策,加快市场开放、放松管制等制度改革。
为迫使日本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1988年美国通过“综合贸易与竞争法”,祭出“超级301”条款,使日本所有出口商品都处于美国贸易制裁风险之中。1989年美国认定日本在大型计算机、卫星和林业产品方面封闭市场,动用“超级301”条款进行调查。
在美国强力外压下,日本最终就上述产品达成市场协议。但由于美国产品进入日本市场效果并不理想,对日贸易逆差未见改观,布什总统对日本开放市场的要求进一步升级。克林顿政府执政后,对日本实行了更为严苛的“结果导向型”贸易政策。日美关系一度陷入紧张。
20世纪90年代后期,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陷入长期低迷,加之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日美贸易摩擦逐渐平息。但美国并未因此停止对外贸易争端,伴随中国经济崛起,中美贸易摩擦成为美国对外经济关系重点。
从日美贸易冲突看中美贸易摩擦
观察日美贸易摩擦进程,可以看出美国穷尽各种手段,以平衡贸易收支为名,打压在全球经济中不断崛起并占据重要地位的贸易对手。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与日美相比,当今中美之间的大国竞争性格局更加突出,美国对华挑起贸易争端已成必然,而且从长期看,中美贸易摩擦或成常态。从日本的前车之鉴,我们可以思考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中国方案。
第一,妥协退让并不能阻止贸易摩擦升级。在日美贸易争端中,美国一直咄咄逼人,主动进攻,日本多以妥协、服从或拖延来回应,但贸易摩擦愈演愈烈。日本被动应对过程中,出现宏观经济政策失误带来经济长期低迷的惨痛教训。美国此次挑起贸易争端,借口是中国市场开放程度不足。但事实上中国经济发展正是在四十年改革开放基础上实现的。中国按照新时代发展战略安排,发挥战略定力,完全有能力自主把握自身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节奏和步伐。
多方呼吁加强对话解决贸易摩擦 在刚刚结束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年会、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各界就如何解决大国间贸易摩擦展开讨论,呼吁各方加强多边对话并按规则处理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