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布达佩斯2月28日电(记者杨永前)两名香港自行车爱好者卢梏达和郑冠升历时200天,骑行1.1万公里,日前抵达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他们的目的很简单: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写一份关于自行车在世界各国的调查报道,以推动香港重视自行车这种绿色出行方式。
2月23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两名香港自行车爱好者卢梏达(左)和郑冠升(右)在英雄广场合影。新华网发 李皓东摄
25日,匈牙利华人华侨在布达佩斯附近小镇韦切什(Vecses)举办中国春节文化活动。在这里,记者偶遇卢梏达和郑冠升。两个人看上去都很淳朴、谦和,风吹日晒也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痕迹。
卢梏达今年24岁,郑冠升25岁,两人均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社会政策专业。还都是自行车骑行发烧友。本来,这次骑行活动是三个人结伴而行。去年8月6日,卢梏达和另一名同伴从香港出发,途经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藏抵达尼泊尔和印度。在印度,这名同伴因家庭原因不得不遗憾地终止旅程。郑冠升因工作合同问题出发较晚,他于去年10月飞抵印度与卢梏达汇合。
他们两人途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于本月22日抵达匈牙利。但匈牙利并非他们此行的终点,27日他们动身前往奥地利、德国、法国、比利时,预计4月中旬抵达“自行车王国”荷兰,从而结束整个行程。
谈起此次骑行活动的初衷,卢梏达说:“我以前兼职做过自行车销售,香港骑自行车的人不多,但作为一个发达城市,没有理由不推广这种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工具。我们就想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试过举办一些活动,大家一起骑自行车上班,感觉很好,比乘坐其他交通工具上班要快很多。”卢梏达说,“我们发现外国的经验,会记录下来,带回香港。”
“我们平常做调研都是在网络上,但是自己本人去考察体验过后才是最重要的。有时外国很多的东西放到香港就是不一样的情况了。必须有人去亲身体验。”卢梏达说。
每到一个地方,他们都会找当地的自行车组织或自行车店,了解自行车在当地的发展情况。“他们都很喜欢我们,非常乐意帮助我们并且免费给我们提供食宿。”郑冠升说。
两名小伙子表示,结束此次骑行活动后,他们将把有关自行车的调查报告提供给香港的自行车组织,希望能推动自行车在香港的发展。
他们说,他们此行没有赞助,一切支出全凭自己积攒的钱。每到一个地方,他们首先通过沙发冲浪网站寻找免费的住宿机会,每个月的大部分时间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找到了住处。其次是通过网站寻找比较便宜的民宿。实在没有地方住,他们就找远离居民区的废弃的房屋住。
他们说,一路上倒还比较安全,没碰上真正的险情。“我们害怕狗,狗看到我们就会追。我们从伊朗进入土耳其的那天已是黄昏,有10多只半人高的野狗看到我们后就兴奋了起来,狂奔几百米来追我们,我们大喊大叫,还好我们遇上下坡路,狗可能是没力气了就停止追我们。”卢梏达说,他们虽然随身携带了一个胡椒喷雾,但还没派上用场。
这一路上让他们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呢?卢梏达说,他骑到了珠峰大本营,曾有人告诉他,如果能看到整个珠峰的话就是很幸运的,因为常常都会有云,天气不好的话就看不到珠峰全貌。“可能是上天给我的礼物,看到我很辛苦,我很幸运地看到了珠峰,当时自己就激动得流眼泪。”
郑冠升说,在伊朗的时候,有一天他们要去一个城市,正在公路旁边找合适的路。“这时候有一名伊朗男子过来看我们是否需要帮忙,可是他不会说英语,我们就靠身体语言表达我们在找可以睡觉的地方,他看懂后二话不说就把我们的自行车放到他的汽车里,带我们去他的自行车商店,然后给我们安排食宿。到了晚上,他就通过画图和我们交流,我对此印象特别深刻,我第一次不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我们得知他曾经是一名士兵,打过两伊战争,还当过战俘。”
卢梏达说:“我们平常旅行顶多是看看景点,这次我们出来通过和普通人深入交流,知道了不同的故事。原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吸引力。”
谈到对匈牙利的印象,两名小伙子说,匈牙利华人对他们的热情让他们很惊讶。“我们找到民居住下后,到附近一家火锅店吃饭。老板知道我们的情况后,就请我们吃饭,还通过微信把我们的情况告诉别的华人,于是就有华人主动来帮我们,我们亲身感受到了他们的温暖,真的很开心。真的不会忘记这里。”卢梏达动情地说,“有时候,其实风景都不是最漂亮的,人才是最漂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