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人工智能测量师”,在世界上不算稀奇,许多时尚之都也有,还在改进提升中。对于自己“人工智能测量师”的精准度,培罗蒙颇有信心,更保留了一套独特的测量做法——请顾客去更衣室,只穿内衣内裤,然后穿上紧身衣,再进行测量。如此这般,红外线对你“跳”出来的角度尤其敏感,测出来的尺寸更为精准。
得到人工智能的加持,培罗蒙传统手工得以大幅度解放,量体效率提高5倍。
老字号,绝非倚老卖老的创新绝缘体。这些年,培罗蒙与科技的互动从未停歇。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培罗蒙就自主开发出CAD电脑辅助设计系统,集数据采集、面料选择、出样于一体,可辅助高级技师进行设计,在电脑输入定制客人的人体尺寸后,电脑就像变魔术似地更换面料、款式和颜色,直到取得一个最佳效果。该系统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000年,培罗蒙又开发人体测量储存系统,在培罗蒙定制过服装的顾客,其身材数据全部输入电脑存档,对高端客户还定期做复核,顾客本人不用亲临现场,只需报告哪个部位胖了瘦了,由后台调整尺寸,裁衣定制;而2005年至2007年,培罗蒙自动裁剪、自动设计和自动试样系统接连问世,将服装的144道工序,改到99个细节,成衣最快可缩减至22小时。“明晚穿衣撑场面,今早量体来得及”,培罗门相信老字号的新词典里不能没有科学技术。
一“技”不够,又生一“技”。培罗蒙这些年铆足了劲,志在攻下基于大数据的“看图测量裁衣”,量体裁衣从线下走到线上,从“面对面”到“不见面”。明年上线的高级服装智能定制APP,可在手机上输入身体尺寸,实现对服装颜色、面料、版型、价位的选择,上交订单后,将显示定制服装的制作进度。从下单到最后拿到成衣,顾客只需亲自去门店试一次样。关键在于这个APP最后的呈现,很可能是如此情形——上传一张自拍照外加输入体重,APP就能迅速计算出顾客的尺寸。上世纪80年代末,意大利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曾在北京街头为上万人量体,目的就在获取中国人的体型数据。而这回,培罗蒙准备与上海政法系统和计算所合作,建立一个5万人至30万人规模的身材大数据模型。高科技加上大数据,服装定制中的99个细节将进一步精简至5个关键部位的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