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日本民间研究者: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不容篡改

2017-12-13 08:15:2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小野贤二在书房讲述自己的研究经历。书桌上摆放的是他收集的侵华日军士兵日记。本报记者 刘军国摄

“我与时间赛跑,发掘南京大屠杀史料”

——访日本民间南京大屠杀研究者小野贤二

本报驻日本记者 刘军国

“16日……将一部分俘虏押到长江岸边枪杀”。

“17日……将剩下的1万多人处决”。

……

这是一名叫菅野嘉雄的侵华日军80年前日记中的一部分。发现这本日记的,是一位名叫小野贤二的日本人,他从1988年开始发掘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老兵的资料。

小野虽不是大学教授,但比一些学者更严谨与专注。在近30年的时间里,他对约300名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士兵或其遗属进行了采访,整理了200多人的证言,收集了31本从军日记和其他日军侵华期间的资料。

“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不容篡改”

小野是一名普通的日本人,在日本福岛县一家化工厂工作了40多年后退休;小野又是一名不平凡的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近30年的调查研究。

小野的家中,没有其他过多的摆设,每个房间都有书架,每个书架上都摆满了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历史书籍,让人误以为走进了某个大学的图书阅览室。

书房更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这是一位历史学者的研究室。除了一张书桌、一台笔记本电脑,靠墙的书架上整整齐齐、分门别类地摆满书籍、笔记等资料。在书房里,小野对本报记者介绍,这个书架上是客观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资料,是他平时调查研究的参考资料;那个书架上是日本右翼歪曲、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内容,是他进行研究批判的对象。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屠杀了30万已经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手无寸铁的普通百姓。由福岛县出身的士兵编成的第十三师团步兵第六十五连队,是参与南京大屠杀的众多部队之一。在过去的近30年里,小野几乎走遍了福岛县的每一个角落,对该连队的约300名士兵或其遗属进行了采访,整理了200多人的证言,收集了31本从军日记。

“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不容篡改。”小野通过对侵华日军老兵日记在内的多方资料进行反复比较论证,并在此基础上直接对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做口述调查之后认为,从1937年12月16日开始,第十三师团步兵第六十五连队在幕府山麓长江岸边枪杀了17025名中国人。上世纪90年代初,小野的这一调查成果被日本媒体报道后,引起了日本右翼的强烈不满。但由于小野是以详实的史料及自己对亲历者的调查为依据,经过多方证实得出的结论,右翼对此无法质疑更无法批判攻击。

1996年,小野与藤原彰、本多胜一共同编撰的《记录南京大屠杀的皇军士兵们——第十三师团山田支队士兵们的从军日记》在日本出版。日本专家认为,这本书戳穿了南京大屠杀是所谓“自卫开枪”“南京并没有发生大屠杀”等谬论和谎言,是反映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珍贵史料。

“以调查南京大屠杀作为人生目标”

小野十分低调。当记者反复问他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坚持调查研究这一在日本极其敏感又受到质疑的课题时,他只说,作为一个日本人,自己希望调查清楚事实究竟如何,还原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他还说,自己对化学丝毫不感兴趣,也讨厌在化工厂工作,但为了赚取调查南京大屠杀事实所需经费,他必须工作。由于化工厂24小时运转,小野有时候晚上工作,白天去调查走访亲历者。除了睡觉、上班之外,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对南京大屠杀的调查研究上。

现在这些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老兵早已去世。小野向记者回忆道:对每一名老兵的采访,都是一个复杂艰辛的过程。很多老兵不愿意接受采访,他一次又一次上门劝说。最终,不少老兵被小野的真诚、认真所感动,把藏在心里几十年,从来没有跟别人甚至家人说起过的南京大屠杀经历和盘托出。

上世纪90年代,一名叫新妻富雄的老兵把自己珍藏半个多世纪的从军日记交给小野。在这本日记中,1937年12月16日那天的日记被抹掉,17日—20日也没有任何记载。小野说,“虽然在他交给我的日记中没有相关记载,但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新妻当年所犯下的罪行十恶不赦,害怕公之于众。”

“新妻晚年深刻反省自己参与南京大屠杀的经历。他曾对我说,‘我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受到了天谴。大儿子在我参军不久后就夭折了,二儿子也在我之前去世’。”小野回忆起上世纪90年代采访新妻的情景时表示。

在翻看另外一本日记时,记者问小野,在南京大屠杀那么悲惨的时期,为什么日记跟平常没有什么区别,字迹一模一样?小野回答道,“对于被军国主义洗脑的日本侵华士兵来说,杀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对生命没有任何敬畏。”

小野非常腼腆。采访伊始,当记者问起他为什么从事对南京大屠杀的相关调查研究时,他风趣地说道,“我当时比较闲”。但据多位跟小野认识的日本学者介绍,小野非常有正义感,面对那些否认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右翼,他希望通过自己亲手收集的文字资料及亲历者的口述资料,让日本社会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以史为鉴,避免悲剧重演。在采访最后,小野才略显害羞地说:“我以调查南京大屠杀作为人生目标。”

侵华日军士兵菅野嘉雄1937年12月13日—20日的日记。本报记者 刘军国摄

“收集史料是与右翼作斗争的杀手锏”

小野的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不管记者问小野什么问题,他都要稍微思考之后才回答,而且还不时翻阅相关记录加以确认。

小野对记者说,“因为我从事的历史调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如果出现任何一点小的差错,都会被日本右翼紧抓不放,成为他们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借口。”

“收集史料,用史料还原南京大屠杀真相,用事实说话,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也是与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右翼作斗争的杀手锏。”除了调查研究之外,小野还把自己的成果向日本民众介绍,让更多日本人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因为小野所说的每句话,不仅有历史资料作证,而且由不同来源的历史资料相互证明,所以日本右翼虽然非常厌恨小野,却无法进行批驳。

除了证言、日记之外,小野还收集其他一手史料,包括大量当年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刊登在日本报纸上由从军记者所写的相关文章。对小野来说,最珍贵的财产就是自己收集的南京大屠杀相关的资料。他小心翼翼地拿出5本从军日记原件。虽然历经80年,但记载南京大屠杀这一人类巨大惨案的记录依然清晰可见。小野从来没有统计过自己为调查南京大屠杀花费了多少钱。他没有什么存款,除了维持基本的生活外,所有的工资都用在了调查南京大屠杀史实上。

“我在与时间赛跑,去发掘南京大屠杀史料”。小野说,一方面自己年龄大了,很快将无法进行相关调查;另一方面,随着日本老兵的离世,那些从军日记等资料也开始慢慢消失,现在不去做,以后再也做不了了,将会留下历史的永久遗憾。

(本报东京12月12日电)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