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奏响迈向小康社会的“协奏曲”(4)

2016-02-24 20:55:44    人民网  参与评论()人

2015年短短一年内,央行进行四次普降存款准备金率,五次定向降准,五次降息,适当提供长期流动性,同时运用价格杠杆引导融资成本下行。

在补齐短板方面,农村离不开城市的反哺。习近平指出,要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发达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村“贫困角落”,是协调发展的“刺眼短板”。农村贫困面较大的陕西西安市,近三年超前实施“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建立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格局,提升大城市带动效应深化产业扶贫。截至目前,现行标准下西安36.6万贫困人口实现整体脱贫,为大型城市攻坚“眼皮子底下的贫困”带来了很好启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今天,城乡居民同在奔小康的路上,必须携手并进、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全国13亿多人的百年小康梦想。

“两个文明”都要硬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除夕夜赵薇演唱的歌曲《六尺巷》亮相央视春晚,掀起了一股对安徽安庆市桐城六尺巷的关注、探访热潮。

一直在贵阳工作的曹玮,趁着回家过春节的机会带着爱人孩子一道来参观六尺巷。他说,全家一起参观六尺巷,就是希望六尺巷所包含的和谐、礼让、包容的传统美德能在家庭成员之间传递、传承。

协调:奏响迈向小康社会的“协奏曲”2

图为安徽省桐城“六尺巷”,构建和谐社会,几百年前的古人们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表率。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可以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深厚的文化根基,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全部成果的总括和结晶。二者并驾齐驱,并行不悖。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确定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

习近平指出:“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的同时,强调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体现了重点论和全面论的统一。”

习近平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的发展会对精神文明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经济的多元化会带来文化生活的多样化,只有把精神文明建设好,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要认清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等是一些重要指标,但都不是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包括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精神文化生活的小康。十八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目前,从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与践行,以及孔子学堂弘扬传统文化等,成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充分展现了我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与亲和力,常常在于凡人小事。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最佳的桥梁和纽带就是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很多模范、好人、楷模等典型人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