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蹲点手记:感受“戈壁明珠”崭新容颜(2)

2019-04-18 10:11:38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位于茫茫戈壁滩的石河子,如何染“绿”?“树痴”王课德给出答案。

1961年,王课德从山东青岛来到石河子从事绿化工作。没有土,他和战友们开着解放牌大卡车去远处拉来;地太硬,用铁锹在“石板”上砸出一排排树坑;没有水,开沟、造渠……全年无休。

“给我一片戈壁,还世界一片绿洲。”军垦人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实现了豪言壮志。

时至今日,当地人对树有很深的感情,树与树之间挂条晾衣绳都会遭到居民的批评和反对。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图文互动)(4)记者蹲点手记:感受“戈壁明珠”崭新容颜

观众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内参观(4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王菲摄

王课德说,自己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种树。他甚至让3个孩子也都从事植树造林工作,“种树是千年大计,要一代代传下去”。

聊天中,王课德提到最多的就是“奉献”。这是老兵团人共同的骄傲。

采访中,记者感到,石河子的变化不只是市容市貌,包括耕作方式。

过来人回忆,以前每到农忙季节,这片土地就会呈现千军万马的壮观景象。而今,石河子几十万亩农田里,除了可见播种棉花籽的大型智能播种机,几乎不见一个劳作的身影。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图文互动)(5)记者蹲点手记:感受“戈壁明珠”崭新容颜

王课德在树丛中观察一株落叶松的长势(4月16日摄)。新华社发(胥荣芳摄)

记者看到,春耕拖拉机甚至不用人工驾驶,只需在驾驶室内的北斗导航屏幕上输入数据、方位,就能在田地里自动来回穿梭,一气完成播种、铺膜、埋土等8道工序。

“农机具用北斗导航定位,行驶路程有卫星导航,播种一穴一粒严控棉籽数量,精度高、效率快,播种路线1公里范围内不超过两厘米误差,每天最少播种100亩以上,省时省力,还方便后期实施采棉机采摘棉花。”种植大户周润说。他去年成立了一家农业合作社,依靠合作社的46台大型农机具管理着2.2万亩农田。

眼下,周润的工作就是坐在离耕地几公里外的合作社里,盯着电子显示屏,及时获得温度、湿度、风量、雨量,以及土壤墒情、病虫害和灾害预警信息。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图文互动)(6)记者蹲点手记:感受“戈壁明珠”崭新容颜

在石河子市创业孵化园区内,“疆三代”孙后醒(左)在介绍公司设计生产的智能安防设备(4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王菲摄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