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东区:老城新生(5)

2019-04-16 10:18:45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接连不断的公共艺术活动,为西打磨厂贴上时尚标签。

“第一想做到的,不打扰现有居民,从选择的业态、规模上控制;第二,活动是开放性的,请他们参与且他们参与了。”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艺术总监杨守廉表示。在承载老北京文化的基础上,西打磨厂做出了一些新的东西,展示了北京充满活力、时尚的一面。

24岁的杜新颖来自河北,今年1月底,公司为她们租住了新的宿舍——位于草厂四条胡同里的青年公寓。

从外观上看,这是一套和周围居民院毫无二致的院子,院里有三个房门。推门进去,屋里却和现代化楼房的房间格局一样,客厅、厨卫、卧室,典型的一居室。

“房间里是电取暖,由自动化模块控制,温度保持在23摄氏度左右。灯是节律光,自动开关,白天颜色很亮,傍晚自动变暗,眼睛会觉得很舒服。”杜新颖说。

这些科技味儿的设计,让年轻人感觉不到传统胡同生活的不便,反倒对胡同生活的优点体会更深:“胡同里很安静,空气很清新,出门不用等电梯,去哪儿都很方便。”

杜新颖和她的同事们是“共生院”的第一批住户。

“共生院”,是东西城共同推进的老城复兴新尝试,旨在利用胡同腾退房屋,引年轻人入住。

前门东区原有居民1.4万户4.2万人,经过10多年疏解,减少到3000户4000多人,人口密度大幅下降,为修缮更新腾出了空间,但老龄化依然严重。“共生院”让年轻人住进胡同,为老城带来了新的活力。

1949年,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当他的目光越过正阳门向东南方望去,能看到一片疏朗的胡同,那时,这里的人们穷困潦倒。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前门东的楼房挡住了从天安门城楼看前门东的视线,但当人们走过天安门广场步行到这里,看到的是胡同悠长、水绿岸红、传统与时尚共生的“最北京”风貌展示区。

走过70年,老城,焕发新生。

首页上一页...2345 5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