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人眼里,村庄更像是周炳耀的家。“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他像操持着家里大部分家务一样,担负着村子里从交电费到基础建设等大小事务。
周炳耀是村里最早种香菇的人,发现挣钱后,他几次号召村里的年轻人不要再出去打工,留在村里发展食用菌。
“我打包票能赚,不然我贴给你。”村主任刘长务估算,80%的年轻人都留了下来。
周炳耀带着村民去农村信用社担保贷款,开会讲解种菇技术。村民张巧明计算过,种菇年收入有一两万,而之前种田只有几千元。
根据古田县统计,2009年周炳耀当选村支书时,庄里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仅3480元,去年达到了12860元,超越卓洋乡平均水平。
为争取村上基建的款项,周炳耀和刘长务常常开车去古田县城“跑项目”。他们早上6点出发,赶在各个部门局长8点上班前守在办公室门口。
为了村上道路护坡的问题,他们去了交通局三次,最终要来一万元。
古田县官方提供的资料显示,周炳耀在过去的7年间,共为村里争取项目资金80多万元,硬化村内水泥路6条,修建机耕路3条共5公里,修建河岸护坡1.5公里。
曾经当过村主任的张华忠知道,“这是个没钱的村”。今年春季,周炳耀号召村两委垫钱做道路硬化,自己和村主任刘长务各垫了3万元,而村干部工资很微薄。周炳耀为此贷款6万元,儿子娶媳妇需要的10万元彩礼,经过两家商量只给了3万元。
他常常把村上的工作带回家来做,卧室里的书桌上堆满了村里的学习材料和党员工作表。周铭灿曾见过父亲半夜还在工作,而村里的作息时间一般是9点左右休息。
有一次,一向遵从丈夫意见的刘冬菊劝他辞职:“太累了,等任期满了就别干了”。周炳耀笑了笑,没有说话。
去年选举时,他提出不想再做村支书。“你不做,我们也不做了”,村主任刘长务和其他人把他劝了下来。
“这次不一样”
9月14日晚饭后,周炳耀和村干部回到周家斜对面的老人活动中心二楼开会。
当时在海南的女儿周巧烂想给他打钱,却怎么也打不通他的电话。周巧烂穿着睡衣在银行门口等了一小时后,终于联系上父亲。
电话里,周炳耀问女儿海南有没有台风。“我当时很想嘱咐他,台风天不要出门,但最终没有说。”现在想来,周巧烂很后悔。
庄里村处于山峦交界处,四面环山成漏斗形,村落就在漏斗收口的位置,一条庄里溪流经村子,每家每户都沿溪搭起房子。
因为地势低,四座山挡住了大部分的风,每每台风过境,庄里村所受的影响不过是些小风雨,掀掉几块瓦片;最严重时,曾掀掉了一座菇棚。
支委张华忠说,村民们都认为这次台风应该和以前一样,不会有事,“台风台风耳边风”。
周炳耀意识到了“这次不一样”。整日的多云天气到了晚上开会时,已经有些零星小雨。平日里说话从不大声的周炳耀略微提升音量。一些村干部回忆,周炳耀那天唠叨了两三遍“特别是土房子,怕台风”、“这一次不一样,大家要小心”。
做了三届村支书,根据市县部署,周炳耀对于台风的应急工作已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案:通知到每一户村民,转移危房里的居民,在地势高的村委会和老人活动中心设立避灾点,危险地段旁立警示标识,安排24小时轮流值班,紧急时还会敲锣预警。
那天晚上,周炳耀安排了三班两人一组的值班,周炳耀和支委张华忠是凌晨四点的最后一班。布置完工作,周炳耀说:“明天是中秋,我们一边值班一边过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