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行走自贸区 > 正文

自贸试验区建设既要谋子更要谋势

自贸试验区建设既要谋子更要谋势
2020-09-25 11:13:09 经济日报

在“十三五”进入尾声、“十四五”即将开启的关键时期,我国自贸试验区大家庭又迎来了北京、湖南、安徽3位新成员,成为本周引人关注的大事之一。

自2013年首个自贸试验区在上海创建以来,我国自贸试验区从无到有、多点开花,已渐成燎原之势。7年来,自贸试验区历经5次扩容,数量增至21个,不仅实现了对京津冀全覆盖,还叠加了中部崛起、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进一步凸显了其在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截至目前,各地自贸试验区已形成了260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为我国更高水平开放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在自贸试验区示范效应带动下,一些地方发展外向型经济心情迫切,对于申报自贸试验区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在此情形下,自贸试验区数量“水涨船高”,自然引发了一些舆论热议。比如,有市场人士担忧,自贸试验区建设面积动辄百余平方公里,涉及土地、财税等诸多重要领域改革,会不会演变成一场新的政策“圈地”?也有人认为,自贸试验区一下子这么多,盲目“跟风”是否会拉低创新成果的“含金量”?

要回答上述问题,首先要对自贸试验区的概念有全面的了解。自贸试验区作为一种“舶来品”,很多人习惯于借助国际经验、国际视角来考量它。事实上,自贸试验区并不存在公认的国际经验和定义,虽然很多国家都建有自贸试验区,但它们在性质、功能、范围等方面却千差万别,充其量算是个别国家的经验,不能成为通用的国际经验,这也正是自贸试验区独特的魅力所在。

在我国,自贸试验区通常被认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是制度创新的高地,并非优惠政策的洼地。换句话说,自贸试验区并无所谓的“高含金量”政策优惠,而是强调通过更大力度的“放管服”改革和更多领域的制度创新,发挥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构建更高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引航探路。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