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一页页翻过
牵动我们心跳的数字正一例例下降
脸上的每一道深痕
淌下的每一滴汗水
他们的赤诚心血
定会让这片热土重新开出纷扬的樱花
尽微薄之力,助天下苍生——我坚持做一线医生的理由
记录者: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郅敏
2月22日,驰援武汉第26天,上午例行查房,看着一个个患者转危为安,看着每天报表上新收和重症的数字越来越小,心中也开始有些欣慰。
记得刚来时,费尽全力也无法挽救回患者的生命,那种“无力感”只有亲身体会的人才能懂得。
作为一个医者,我坚持做一线医生,就是希望能尽微薄的之力去帮助患者,能够设身处地的为他们做点什么。
还记得值班那天,68床的血氧掉到了78%,他家人在电话那边不知所措的哭声。
今天值班时,恰巧又接到他家属的电话,电话那边已经多了些许轻松和诙谐,透露出的希望让我也随之开心起来。
病区里,有对相濡以沫70载的爷爷奶奶,我主管这对夫妇中的妻子。
可能她对我的声音熟悉了,我每次查房,她如果醒着,都会紧拉住我的手。
虽然由于年纪大了,话语无法听清,但她手心的温度,会一直烙印在我的心底。
还记得刚收治这对老夫妻时,他们的儿孙与医护人员通电话,很是惊恐不安,如今再联系,话筒里传来的已是连声道谢。
还有病人们出院时自发对着我们全体队员深深的鞠躬感谢,其实在他们眼里,穿着防护服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差不多的“大白”,他们分不清哪个是医生,哪个是护士。
但是都有一个响亮的名称——“广东队”。
其实作为医疗队员,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之下,见证着更多的是真情。
感谢许许多多帮助我们的人们。
感谢我们的“大后方”——六院为我们送来几近“掏空家底”的防护物资和生活物资;
感谢文院和汉荣书记多次的电话和视频慰问,暖心而又鼓励的话语时时回荡耳旁;
感谢采供处闵处、药学部小妍主任的团队不厌其烦、事无巨细的为我们操劳,从吹风机到眼药水,N95到安眠药……准备齐全;
还有微信、短信里每天不间断的慰问和关爱的话语;
感谢附近居民给医疗队送来生活必需的塑料盆和桶,叫外卖时“额外收获”店家感谢医疗队的牛奶。
最最感谢的,是在姚麟队长、胡浩总管带领下的团队,短短的20多天里,5地市18家医院137人逐渐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从陌不相识到熟识和相知,到抢救时一个举手投足就心领神会;队员们上班时心照不宣、自发带入给患者们的营养粉……这一切的一切,都化作了疲惫时最温暖的动力。
在武汉汉口医院里,每天上演的不仅仅是生死时速,更多的是感恩和感动。
山河感泣,长歌当哭,这一场战役,我们一定会胜利。
只待三月春风来,樱花翩翩终始开。
在武汉,抗“疫”夜班的点滴
记录者: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二区护师封福香
自1月28日驰援湖北医疗队奔赴湖北武汉以来,队员们一直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也已经熟悉了每天的工作内容。
以下为一个班次的图文记录。
晚上21:
00洗漱,收拾房间,准备好凌晨出发的衣物口罩帽子,赶紧上床睡觉。
凌晨01:
30,“叮铃铃铃”闹钟准时响起,凌晨是我们最困的时候,挣扎着起床,迅速穿衣、排空膀胱,带上珍贵的粉色超可爱鸭嘴型N95口罩,到刚下过雪的武汉,深夜的街很静、很冷,风刮起来全身都在打冷战,但是我们依旧满腔热血,整整齐齐到达公交车站点准时出发,目的地:
汉口医院。
我们今天继续加油呀!(中间三人为我六院队员,另外两人是东莞队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