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翔教授以历史为坐标,将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既现行宪法的制定与历次修改与一系列影响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国家战略结合起来,深刻指出我国宪法是中国道路一百多年艰难探索的历史成果、革命成果和建设成果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根本任务与国家目标的集中体现,有力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国宪法也在保持基本稳定性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变化。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刚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体现了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诉求,饱含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张翔还从国际视野的角度出发指出通过合宪性审查制度维护宪法权威是现代国家的通行做法,回顾了我国宪法监督的历史发展,深入解读了十九大报告中“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的深远用意。
北京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主任金国坤教授指出201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完整表述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化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了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完整表述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深刻体现了宪法修正案是如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通过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下来,进而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遵循,成为国家各项事业、各方面工作的活动准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