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行程的第五天,报道团一路向西驱车8小时来到了中国西北,曾是“交通末端”的新疆阿拉山口市。当年的戈壁滩,现在已嬗变为集铁路、公路、管道、航空为一体,中国最年轻也是最繁忙的陆路口岸城市之一。
看着一列列中欧班列驶入,记者们纷纷拿起自己手中的相机、摄像机记录下来。相当长的时间里,阿拉山口留给外界的印象只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鸟都飞不了”。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蓉新欧、汉新欧等班列相继开通,至此,阿拉山口拉开了新的建设篇章。
图为铁路护卫队在巡逻王春晓摄
今年以来,阿拉山口海关共监管中欧班列10条线路、816列,可到达欧洲13个国家、36个城市。
这里自古就贯穿着亚欧商贸文明长廊,辽阔的边疆装满了各族人民共同的希望。如今一列列国际列车早已打破了距离上的阻隔,在综合保税区可以买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许多周边国家的商品。
“这里是个老风口,在过去,一年能有160天刮8级以上大风,现在一年已经不到一百天。”阿拉山口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高翔说,“一方面是因为城市里高大的建筑多了,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绿化出了成效,树都长起来了,环境变好了。”
阿拉山口年均降水量仅有110毫米,而蒸发量却达4018毫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设市之后,阿拉山口市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目前阿拉山口市已有国家级公益林13.42万亩,实施人工造林7077亩,绿化面积达1万余亩。如今不论是来到国门前拍照留念,还是综合保税区购物的游客都络绎不绝,旅游产业也成为当地的一项重要产业。
图为记者们在积极采访杨运鹏摄
在本次报道中,多家媒体采取航拍、全景、短视频,VR等融媒体报道形式展现祖国边疆的壮美。记者们的“长枪短炮”到了伊宁市更是快门按到停不下来,这里的气候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又加上今年大力发展环境保护,让具有“塞外江南”之称的伊犁更加迷人。
“如果不是来到这里,很难想象大漠之中竟然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相机拍不出这里的美,只有来到这里才能体会。”中国日报网记者朱凌青说。
2017年新疆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亿人次,数据证明:新疆是个好地方!“这是我第一次来新疆,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冰川雪岭与戈壁翰海共生,明镜般的高山湖泊映衬着一望无垠的林海。这里的人热情好客,瓜果香甜,我一定会再来。”中青网记者李佳音说。
兵团党委网信办综合处副主任科员董俊良说:“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地感受到记者同志们对新疆和兵团的创作热情,记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新疆、感受新疆、剖析新疆。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他们举起相机、拿起笔,一路克服种种困难,向网友们展示了一个真实、发展、幸福、美丽的社会主义新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