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面孔——广西脱贫影像纪实

2017-12-27 16:23:50  新华社    参与评论()人

这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白云乡中心校红瑶女童班的女童(11月29日摄)。红瑶是瑶族的一支,传统中有“狗不耕田,女不读书”的观念,适龄女童一度入学率极低。1988年,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在白云乡创办了红瑶女童班,女童班实行寄宿制,并免交一切费用,有效提高了红瑶女童的入学率和巩固率。随着免费义务教育的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等一系列教育惠民政策的全面落实,当地红瑶女童已经能够充分接受到良好的教育。白云乡中心校红瑶女童班从以资助贫困儿童就学为主,逐渐转变为开展以民族特色传统文化教育、帮扶困难家庭学生为主。女童班的学生也不再全部是红瑶女童。现在,女童班的50名学生中,有苗、瑶、侗、壮等民族的女童。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这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白云乡中心校红瑶女童班的女童(11月29日摄)。红瑶是瑶族的一支,传统中有“狗不耕田,女不读书”的观念,适龄女童一度入学率极低。1988年,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在白云乡创办了红瑶女童班,女童班实行寄宿制,并免交一切费用,有效提高了红瑶女童的入学率和巩固率。随着免费义务教育的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等一系列教育惠民政策的全面落实,当地红瑶女童已经能够充分接受到良好的教育。白云乡中心校红瑶女童班从以资助贫困儿童就学为主,逐渐转变为开展以民族特色传统文化教育、帮扶困难家庭学生为主。女童班的学生也不再全部是红瑶女童。现在,女童班的50名学生中,有苗、瑶、侗、壮等民族的女童。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41岁的蒙桂荣在修建自家水柜(9月2日摄)。最近几年,随着交通设施的不断改善,大山里的人们陆陆续续推倒木瓦房,开始建楼房。蒙桂荣也结束了在外打工的日子,返乡帮村里人建房,收入比在外打工还要高。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41岁的蒙桂荣在修建自家水柜(9月2日摄)。最近几年,随着交通设施的不断改善,大山里的人们陆陆续续推倒木瓦房,开始建楼房。蒙桂荣也结束了在外打工的日子,返乡帮村里人建房,收入比在外打工还要高。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这是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小学的孩子们(2016年6月1日摄)。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小学地处山区深处,当地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落后,交通极为不便。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逐步开展,校园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不断得到改善,远程教学让孩子们在山坳里就能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这是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小学的孩子们(2016年6月1日摄)。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小学地处山区深处,当地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落后,交通极为不便。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逐步开展,校园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不断得到改善,远程教学让孩子们在山坳里就能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关键词:新时代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