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太原南站西进站口处,众多旅客正井然有序地进入车站。本报记者阮洋摄
春运期间,太原长风收费站的工作人员为过往司乘提供优质的服务。本报记者冷雪摄
忙碌的身影
除夕之夜,当辞旧迎新的钟声响起;团聚之时,当千万家庭享受幸福时刻……在这背后你可知道,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仍默默伫守在高速路口、奔忙在飞驰的列车上。
随着时代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脚步逐渐追赶上了老百姓的需求,出行方式日渐多样化,高铁快了、航班多了、私家车普及了,春运正从“一票难求”向“舒适回家”转变。过节的传统观念也悄然变化,在何时回家、如何回家、哪里过年以及如何过年这些问题上,人们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化。
2018年春运在2月1日如期而至,预计近30亿人次的长短途客流听起来颇为震撼。为让旅客平安到达目的地,千千万万的铁路、公路、民航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甘愿做春运里的一枚“螺丝钉”,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爱心和责任确保着春运任务的圆满完成。
车站上要有人值班,列车上要有人值乘,线路上要有人巡守,安全上要有人保卫。他们深知,在春运期间,每个人的职责远比平时更为重大。于是和家人团聚,便只能作为一种奢望,深深埋在心底。
为了万家团圆。春运一线,那些奔跑忙碌的身影背后,演绎着一个个舍小家、顾大家,投身春运、奉献春运的感人故事。
让我们再一次聚焦春运,用细腻的笔触讲述他们的故事。(张毅)
“别担心有我在”
2月22日上午,一面写着服务周到、无私奉献的锦旗交到梁丽娟的手中。此时,梁丽娟微信铃声响起:“太原于我只是路过,但是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给予我故乡的温情。”
看到这样的话语,梁丽娟心头一暖。原来,这条并不特殊的感谢信息来自一位她连续服务两年的“特殊”旅客。
2月8日晚11时,刚刚结束了一天工作的梁丽娟揉了揉略有酸痛的肩膀,长舒了一口气。对于每一位民航人来说,春运的繁忙胜过平日,作为特服班组长的她,整天穿梭于机场的每个角落帮助有需要的旅客,工作量非常大。突然,一阵微信铃声响起,她收到一条特殊的“求助信”。
“上次真是谢谢您,我明天回家,您还能帮我么?”
看到微信的瞬间,梁丽娟微微一愣,但她马上回忆起对方的身份,那是她曾经帮助过的一位盲人旅客。
“别担心,有我在。”
一条语音及时安抚了旅客焦灼的情绪,梁丽娟与旅客进行沟通,得知旅客是乘坐第二天中午由合肥飞来的海南航空HU6157航班并且还要赶下午的动车回吕梁。夜已深,但梁丽娟立刻向上级领导报告了这一情况。
“青春团员行,温暖回家路”,想旅客之所想,急旅客之所急。太原武宿机场旅客服务部立即启用联络通道,与太原南站特殊旅客服务小组进行了联系。
第二天中午,本该休息的梁丽娟早早来到候机楼,等待着。12∶50,航班落地,梁丽娟成功地在远机位接到了这名旅客。
因为接下来要转乘高铁回乡,旅客的脸上写满了急迫,她紧紧地抓住梁丽娟的手腕,“姐姐,我要转下午3时回吕梁的动车,只有两个小时了,还能赶上吗?我该怎么办啊?”“您别慌,一切都有我们在呢,已经帮您联系好了,我们特服小组就是为您这样的旅客服务的。”梁丽娟柔声安抚着焦急的旅客。
特殊旅客保障联络通道立即启用,在领导的安排下,梁丽娟一路陪伴旅客到太原南站。
梁丽娟帮助盲人旅客下机,乘坐摆渡车,为其提取行李、陪同盲人旅客乘车到达南站,并将其详细情况告知太原南站的“婷婷爱心服务班组”,引导盲人旅客进入“婷婷之家”南站特殊旅客专门休息区内休息。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直到梁丽娟将盲人旅客交到太原南站工作人员的手中,旅客才放下一颗紧张的心。而梁丽娟则伫立在原地看着旅客的背影渐行渐远,疲惫的脸上终于显出如释重负的笑意。(本报记者冷雪)
堵车心不堵
2月21日,海口新海港过海车辆长龙如故,排队至滨海大道和长滨路交界处。
春节假期,由于琼州海峡出现了十年未遇的罕见连续大雾天气,导致出岛返程自驾车大量被滞留在海口各港口。面对这种滞留拥堵的状况,海南省、海口市相关部门急游客所急、想游客所想,有序疏导,并与热心市民和广大志愿者一起纷纷走上街头,为滞留游客提供免费饮食和各种帮助,得到了滞留游客和群众的高度认可。大家纷纷为海南点赞,称“这是我见过的最温暖的堵车”。
“我们从澄迈过来,一路收到广播信息和短信提示,心里有了思想准备,所以不太着急,听从和配合交通部门人员指挥。”来自山西运城的王先生停车在路边悠闲等待,车里的家人也有说有笑,没有丝毫焦虑。为引导错峰出行,海口建立半小时信息报送发布机制,并对通航情况进行预测,与万宁、文昌、澄迈、定安等6市县沟通同步发布海口港实时通行路况,这些信息让游客们心中踏实了许多。
在位于海口丘海大道中石化加油站附近的一个志愿者服务点,八九名志愿者有条不紊地向滞留游客发送食物。据该服务点的负责人李老师介绍,他们从大年初四就在这里设点,一开始主要是向老年人和儿童提供矿泉水、面包等补给,到今天,只要大家有需求,都尽量满足。截至目前,他们已向堵车群众免费发放了1000多瓶矿泉水。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在旅游旺季交通疏导中形成的迅速集结、有效管理和精准指挥意识,使海口在解决问题时沉稳高效。海口市不仅及时成立了港区现场指挥部,公安、交通、市政、环卫、海事、航运等13家单位部门取消休假,交警全员上路,疏导交通,实时发布交通信息,引导车主合理分流;而且交通港航部门协调全部运力,一有条件马上起航,两天几个港口就运输车辆2万多辆。与此同时,海口市委、市政府陆续启动港口滞港Ⅲ级、Ⅱ级应急处置预案,并采取各种措施向滞留车辆及游客提供服务,协调安排运力以尽快疏散滞留车辆。
在滨海大道附近堵车现场,四川游客胡女士欣慰地告诉记者:“海口保障措施做得挺好,现在路上有流动卫生间、志愿者提供的食物和水,还有救护车提供医疗救助。”
本报记者辛义生
坐一回“幸福小火车”
2月22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金色的阳光铺洒在榆次站站台上,照得人暖融融的。头顶大灯的橘色车头上标有“东风4-2572号”字样,拖挂着三节绿皮车厢缓缓驶入站台。
车窗上贴着福字剪纸,车厢内挂着一串串红灯笼,年味十足。记者拿着全程10.5元的火车票,和几十位乘客一起登上了8171次列车。9时25分,随着“呜……”的一声汽笛长鸣,火车驶离了榆次站。
以卧代座的座位上包裹着干净的蓝色花纹布,乘客们三三两两地坐着,唠着家常。枣红色的胶地面,车顶的电风扇,可打开的车窗……车厢中的点滴都记录着它悠久的历史。列车车体虽然陈旧,但针线包、小药箱等便民服务设施一点儿也不少。
一位老大爷看出记者是第一次乘坐,便主动走过来,边比划边说:“这就是‘公交车’,便宜又方便,我从村里到县城才两元五角,冬天也不影响出行……”“裴大爷,您这是又唠上了。他呀,是这列车的忠实粉丝!”路过的一位阿姨笑嘻嘻地说。
开了没多久,火车在第一站修文站停了下来,又有几位乘客上了车,看见裴大爷后纷纷和他打招呼。裴大爷对记者说:“我们都是熟人,已经记不清一起坐了多少趟车了。咱这人喜欢聊天,慢慢地和他们就熟了,现在大家像街坊邻居一样。”
列车长李卫军查完车票后,记者走到了他的身边。“今天热闹,这么多人,比平日多了好多。”已经在8171次列车上工作了20多年的李卫军介绍,这是太焦线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管内唯一一趟“站站停”列车,从榆次站开往大平站,全程大约195公里,用时5个多小时,从1993年开行后从没停运过。全车工作人员只有9名,25年来随着时间变迁人员更替,但是坚守列车、服务老区的“初心”从未改变。它没有餐车、没有空调、速度慢、时间长,运载着沿线的老区人民,在太行山地区穿山越岭,方便了人们进山出山、走亲访友、外出打工经商、出售农副产品、采购生活物品……这列火车已成为当地不可或缺的交通生命线,被老百姓称为“幸福小火车”。
“咣当、咣当……”透过车窗,绵延起伏的太行山笼罩在雾气之中,零星的几处院落清晰可见。列车一走一停,经过了几站,车上的人越来越多……“幸福小火车”将老区人民与外面的世界连接起来。
本报记者张毅实习生张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