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辛义生
坐一回“幸福小火车”
2月22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金色的阳光铺洒在榆次站站台上,照得人暖融融的。头顶大灯的橘色车头上标有“东风4-2572号”字样,拖挂着三节绿皮车厢缓缓驶入站台。
车窗上贴着福字剪纸,车厢内挂着一串串红灯笼,年味十足。记者拿着全程10.5元的火车票,和几十位乘客一起登上了8171次列车。9时25分,随着“呜……”的一声汽笛长鸣,火车驶离了榆次站。
以卧代座的座位上包裹着干净的蓝色花纹布,乘客们三三两两地坐着,唠着家常。枣红色的胶地面,车顶的电风扇,可打开的车窗……车厢中的点滴都记录着它悠久的历史。列车车体虽然陈旧,但针线包、小药箱等便民服务设施一点儿也不少。
一位老大爷看出记者是第一次乘坐,便主动走过来,边比划边说:“这就是‘公交车’,便宜又方便,我从村里到县城才两元五角,冬天也不影响出行……”“裴大爷,您这是又唠上了。他呀,是这列车的忠实粉丝!”路过的一位阿姨笑嘻嘻地说。
开了没多久,火车在第一站修文站停了下来,又有几位乘客上了车,看见裴大爷后纷纷和他打招呼。裴大爷对记者说:“我们都是熟人,已经记不清一起坐了多少趟车了。咱这人喜欢聊天,慢慢地和他们就熟了,现在大家像街坊邻居一样。”
列车长李卫军查完车票后,记者走到了他的身边。“今天热闹,这么多人,比平日多了好多。”已经在8171次列车上工作了20多年的李卫军介绍,这是太焦线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管内唯一一趟“站站停”列车,从榆次站开往大平站,全程大约195公里,用时5个多小时,从1993年开行后从没停运过。全车工作人员只有9名,25年来随着时间变迁人员更替,但是坚守列车、服务老区的“初心”从未改变。它没有餐车、没有空调、速度慢、时间长,运载着沿线的老区人民,在太行山地区穿山越岭,方便了人们进山出山、走亲访友、外出打工经商、出售农副产品、采购生活物品……这列火车已成为当地不可或缺的交通生命线,被老百姓称为“幸福小火车”。
“咣当、咣当……”透过车窗,绵延起伏的太行山笼罩在雾气之中,零星的几处院落清晰可见。列车一走一停,经过了几站,车上的人越来越多……“幸福小火车”将老区人民与外面的世界连接起来。
本报记者张毅实习生张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