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并基于不同时期致贫原因的多维性和时代性提出不同扶贫方略,走出了一条循序渐进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新形势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瞄准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创造性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安排,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总的来看,新时代脱贫攻坚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都作出了一系列创新性探索。
不断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发展中国家如何解决贫困问题,一直是传统发展经济学关注的重点。自上世纪50年代始,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创立了一系列理论,以揭示贫困根源和提出政策主张。在他们看来,发展中国家要彻底解决贫困,就必须重复西方走过的路,而且必须在价值观、行为规范和信仰体系上向西方看齐。然而事实证明,由于西方的逻辑基本都是资本至上,且未能关照到贫困问题的差异性与复杂性,他们开出的“药方”,不仅无法有效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反而招致了新的社会危机。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更是带领全国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长期努力,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断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解决贫困问题与社会主义本质和执政党使命联系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政治高度和思想自觉,才为解决贫困问题形成了最大共识,汇聚了最多资源。其次,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我们坚持在实践中边探索边总结,逐渐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扶贫战略。这主要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政府主导,把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开展大规模专项扶贫行动;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坚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结合,在加大对农村、农业、农民普惠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对贫困人口实施特惠政策,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