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锋国企人⑨】科技兴油保稳产的大庆“新铁人”王启民(2)

2018-12-29 14:33:41  国资小新    参与评论()人

1961年8月毕业,王启民重返大庆会战战场。当时油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外国专家藐视,断言中国技术落后。王启民十分气愤,和同事们拟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莫看毛头小伙子”,下联是“敢笑天下第一流”,横批是“闯将在此”。他把“闯”字中的“马”写得大大的,突破了“门框”。

从此,王启民在大庆一干就是将近50年。他一次次闯出限制油田开发的“门框”,将青春和热血洒向了这个他所一生钟情的石油事业。

【改革先锋国企人⑨】科技兴油保稳产的大庆“新铁人”王启民

60年代:他闯出了“中国式注水开发”的新路

油田开发是一门科学,大庆油田一开始就采用注水开发。国外流行的理论是:“温和注水,均衡开采。”但正是遵循这条思路开发,出现了地层压力下降、产量递减的负效应,一半油井被水淹、采收率仅5%。

油采不上来,油田命运堪忧!摆在王启民面前的,似乎是一片茫然不可知的世界。但他并没有气馁,下决心从实践中找答案。

王启民和同志们一起,在阴冷潮湿的帐篷中反复实验,最后得出结论——油田开采的关键是保持压力,不能怕见水就不注水。这个见解得到油田领导的赞许,王启民也被领导要求带一个小组进行试验。

试验小组选了一口含水达60%的油田进行试验。不久,奇迹出现了,该井日产量由原来的30多吨增为60多吨,含水量却下降了。这口井的经验立即得到推广,大庆油田涌现出一批日产百吨以上的高产井。

这就是王启民的“高效注水开采方法”,它一举打破了当时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温和注水”开采方式,开创出中低含水阶段油田稳产的新路子。王启民称这为“不破不立”。一条中国式注水开发的新路被王启民立起来了。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