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经文:耕耘,改革之犁开拓希望田野(3)

2018-12-12 09:56:38  经济日报    参与评论()人

由是,2014年,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三块地”改革试点走向前台,33个试点县市蹄疾步稳。2015年9月,浙江德清,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敲响。“三块地”试点,让更多农民开始享受农村土地改革的制度红利,激发广阔乡村的深厚内力。而试点先行,既强调了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和综合效益,也昭示了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的“四条底线”。

农村改革向“深水区”挺进,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在“变”与“不变”中深刻演绎。变的是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僵化土地制度,不变的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的“大后方”,也是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40年改革求变,始终坚持这一根本,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维护农民的核心利益,把变与不变的选择权交给农民,让农民吃上长久“定心丸”,从而激发出巨大创造活力。

城市和乡村,分割到融合的演化

改革,是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始于“大包干”的农村土地改革,在破除了“大锅饭”对土地活力的束缚之后,也为城乡关系的深刻转变、转化、调整,提供了巨大动力,打开了宽阔通道。

新中国建立后,为了积累快速发展资本,完成当时历史条件下工业化任务,采取了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办法,让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同时,通过城乡二元分离的管理制度,减轻公共财政对农村投入的压力。过去的“三农”政策,基本是围绕工业化、城市化对农村的需求而制定,农村成为城市粮食和工业原料供应基地,城乡社会被各种“鸿沟”分离。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