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建设五周年】
开栏的话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五年来,在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国家战略等领域先行先试、大胆创新,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积累了宝贵经验。即日起,本报开设《自贸试验区建设五周年》专栏,回望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制度创新和成果经验。
原标题:深耕“试验田” 创新不停步
光明日报记者颜维琦曹继军
2013年9月,我国首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在上海发布,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列明了190条外商投资特别管理措施。5年间,这份负面清单的长度越来越短,今年缩短到了45条。
今年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五周年。5年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这片改革开放“试验田”硕果初结。经历了“自贸区速度”带来的制度和理念革新,一批制度创新的“良种”向全国各地播撒,如今的上海自贸区正向更高质量发展转型,政府在开放环境下的治理能力显著增强,更大区域的改革发展联动协调推进,自贸区建设将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进程中更好发挥“开路先锋”作用。
开放激发活力,改革释放动力
今年9月,一辆重1110千克、价值数万欧元的生物材料概念车Biofore从芬兰运抵上海。货物的主人芬欧汇川(中国)有限公司(UPM)带着展览品国际通行“护照”ATA单证册向上海海关申报,这辆概念车随之成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票通关的进境展品。作为进博会主场运输服务商之一,注册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中国外运华东有限公司,顺利承接了首票展品的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