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由之路》(二)“关键抉择”(14)

2018-12-13 09:20:4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靠着这两把尚方宝剑,加上最简化的招商程序,蛇口工业开发区招来上百家企业,开始各种大胆尝试。

深圳国贸大厦,这栋毫不起眼的楼,今天被淹没在摩天大厦的丛林中。可是,在深圳开发的最初岁月里,它是一个惊世骇俗的地标。在它的建设过程中,建筑工人三天盖一层楼,创下了令人们瞠目结舌的“深圳速度”,也诠释了改革开放所激发的活力和效率。

1980年8月25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解说词】

从小渔村到现代化工业新城,深圳的飞速发展,雄辩地证明了改革开放的力量。但也有一些人还有疑问,1984年,邓小平启程视察深圳、珠海和厦门。

深圳莲花山广场,矗立着邓小平的铜像,头顶是南国风云,眼前是繁华城市。

莲花山的广场舞,青春奔放,背后是邓小平在1984年给深圳特区的题词。这个题词,一锤定音,扫清了人们对特区发展的偏见和误判。

【同期】中共广东省委原副秘书长陈开枝

(邓小平)离开珠海的时候,珠海叫他题词。他就写了:珠海特区好。那深圳原来叫题词没题呀,深圳人紧张了,我们深圳怎么办呢。那年他回广州过春节,张荣就去了,去了他老人家看见他坐在那里,都过年了,你还来干吗。回去过年吧,回去过年吧。邓楠她们说,他回不去过年。为什么,她说你没有题词。他说那么严重啊?那题。他拿起笔来就写了,非常高兴,人人都心花怒放。

【解说词】

那一年回到北京后,邓小平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一年间,中国先开放了沿海14个港口城市,又设立了长三角、珠三角和闽南厦漳泉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