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改革开放40周年 > 正文

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2018-08-31 15:08:10  光明日报    参与评论()人

沿班竹村前行,翻过天姥山是横板桥村,这里是唐诗之路的精华所在。近年来,村小学改建成唐诗驿站(文化礼堂),村民们自发组建锣鼓队、管乐队和舞蹈队等文艺队伍,定期开展打太极、唱戏曲等文化活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绵延不绝地继承下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自古就有研究、梳理和总结文化遗产的优良传统。

非遗成了香饽饽

山东烟台芝罘区南部新城的1861创意产业园区,从外部看并无特别之处。可走进园区,立刻从都市的钢筋水泥来到了非遗的世界,制陶、木艺、剪纸、绒绣、雕刻等各种工坊星罗棋布。

8月29日一早,记者在烟窑陶坊看到,陈志雄带着徒弟忙着为孩子们的体验活动做准备。烟窑陶坊不以销售为目的,这里更像是一个制陶体验和技艺培训场所。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的陈志雄,是烟台制陶行业的拓荒者。前些年,他曾有种孤独感,不仅因为陶器在现代社会使用得越来越少,更因为制陶手工艺可能后继无人。

1861创意产业园区几年前以优惠条件邀请陈志雄的烟窑陶坊入驻。同时,烟台当地中小学纷纷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非遗进课堂”等活动。一些学校开设了陶艺课但缺乏师资。陈志雄的烟窑陶坊因此成了香饽饽,开始为学校培养陶艺老师。

木艺体验在园区也很受欢迎。玖木工房是园区里一家木艺工作室。工作室内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木艺品,这些木艺品并非为销售而制作,很多都是学员们体验活动的作品。学工业美术设计的毕湘龙开设这家工作室,就是为了推广他心爱的传统木工手艺。如今工作室的5位老师,常年为学员们做传统木工手工艺培训,忙得不亦乐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呈现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推动非遗保护传承,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