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走向复兴的基层故事
光明日报记者韩业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最深厚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广大文化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民族发展的根与魂,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中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生命活力,积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40年改革实践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之路,全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识与热情,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诗路古驿唱新曲
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位于浙江新昌的天姥山古驿道,是古代文人墨客心中的一座高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450多位文人墨客,都曾在那里游历吟诵,留下了一大批灿若星河的诗作。然而,这条“唐诗之路”却在其后沉寂了千余年。今年6月,一条回响着文化遗韵的唐诗之路活化工程在新昌拉开帷幕。
走进唐诗之路沿途的班竹村,立刻被诗风遗韵包围起来。鹅卵石铺就的小径,被踩得锃亮,一头连着历史,一头连着现实,诉说着古唐诗之路的风采。班竹村巧打唐诗文化牌,发展乡村文化旅游,高峰时日接待游客量有六七万人。“靠发展文化旅游,现在村民年人均分红有5万多元。”班竹村党支部书记章必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