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改革开放40周年 > 正文

走向世界的中关村

2018-06-25 09:03:34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薪火相传共铸中关村之魂

优客工场方园社区一间不大的会议室,几张桌子面对面围起来,桌上只简单地摆了几瓶矿泉水。座上宾一个个轻车简从,一水儿的休闲装配运动鞋。

“来吧,不搞什么客套的形式,我们直接开始。”说话的人是时代集团总裁王小兰。她身边坐着的,是中关村一批执掌百亿元、甚至千亿元市值企业的大咖。

这会议看似随性,但不同寻常。

这些企业家组成了“超级智囊团”——中关村企业家顾问委员会,每隔两三个月就到访一家企业开闭门会,“会诊”企业遇到的难题。

这次他们选择了成立三年的联合办公空间“优客工场”,优客工场背后还集聚着几千支年轻的创业团队。“问诊”现场,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们不打官腔、目光犀利;稚气未脱的初创者也不怯场,各抒己见。

1984年,原本是机械工业部公务员的王小兰,因为一次突发奇想下海创业。她当时设计了一把既能坐着办公、又能躺下休息的椅子,但遭遇无人生产、无人对接的难题。“那就自己做吧!”由此,时代集团诞生。

如今,王小兰在公开场合鲜少谈及时代集团,她的第一头衔是“中关村企业家顾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能不能帮助国家多培养几个联想这样的世界级企业?”2009年,政府相关部门的一份邀请递向了柳传志、王小兰、李彦宏等知名企业家。

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中关村企业生生死死如潮起潮落。以1984年成立的中关村企业为例,至今仍存活的所剩无几,比较被人们熟知的只剩下联想、四通和时代三家。再过30年,中关村能否有一大批企业成长为领跑世界的中国力量?

“在国际舞台上,我们很难见到中国中型企业的身影,目前他们还没有建立起全球的网络。”几年前,德国一位著名管理学家在中关村全球创新论坛上的一番“扎心”演讲,更是深深地刺激了中关村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