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创业公司,90%会在三年内死亡。即便如此,无数创业者还是前赴后继,在九死一生中,寻觅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宝贵机遇。
目前,中关村已经在人工智能、原创新材料、生物科技等领域涌现出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累计创制国际标准307项。其中,人工智能等部分技术领域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移动互联网、高端显示等领域开始逐步掌握话语权。
百折不挠追逐创业新风口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关村街头,“鲍岳桥”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知,大到公司老板,小到揣着盗版软件的商贩。
他是中国第一代程序员。当时最知名的UCDOS汉字系统,只要一开机就能看到“鲍岳桥研发”这行字。
当计算机刚开始在企业和家庭中普及,软件研发成为最热门的职业。鲍岳桥就是在这个时候辞职下海。1993年,他扔掉杭州一家橡胶厂技术员的“铁饭碗”,进京到中关村加入希望电脑公司。此后30年,起起伏伏的创业路,让鲍岳桥成为改革大潮的见证者。
那一代的程序员天生有个使命——汉化软件。舶来品计算机初入中国,满屏英文字母无法推广应用。他研发出UCDOS汉字系统,让中国人可以更简单地操作计算机,并迅速占据了此类软件95%的市场份额。
此前,鲍岳桥已经尝过开发软件的甜头——花一个礼拜研发出来的软件可以卖到几万元,而当时他的月工资只有60多元。
但行业火爆的背后,是残酷的竞争压力。“与其说是技术更新,不如说是技术淘汰。”很快,鲍岳桥就感受到技术革新的压力——伴随着Windows系统的推出,曾叱咤风云的DOS系统迅速退出历史舞台,来不及让人细细回味。
巧合的是,中关村软件园里的第一代巨星们都在1998年经历蜕变。开发出“中文之星”平台软件的王志东创建了新浪网;从美国归来的张朝阳效仿雅虎做门户网站,取名搜狐;鲍岳桥则二次创业,创办“联众”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