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改革开放40周年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外交观念的与时俱进

2018-06-13 15:00:39  光明网    参与评论()人

第三阶段是从2001年到2012年,这一阶段中国的外交观念可以概括为“促进和谐,服务为民”。在这一阶段里,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恐怖袭击和反恐战争成为影响世界和地区局势的重要因素,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导致很多国家在政治和社会上出现动荡,中国海外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时受到威胁;另一方面,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国家实力迅速提高,中国GDP在2010年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国际社会动荡的加剧对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因此,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外交的观念再次进行了调整,从关注中国能为国际社会承担多少国际责任,升级为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倡导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睦互信、公正互利、开放包容的“和谐世界”。2005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向全世界阐述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外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倡导缩小南北差距,尊重世界多样性,倡导以互利、互信、平等、协作为基础的新安全观。此外,中国外交的另一个重要转变是从单一的“外交为国”转向“以人为本,外交为民”,加大对海外中国公民的保护力度,增强公共外交意识。

第四阶段是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至今,这一阶段中国的外交观念可以概括为“主动进取,务实创新”。在这一阶段里,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使包括日本、印度在内的亚洲其他国家与中国的差距逐渐拉大,中国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日益稳固,但国内产能过剩问题尤为突出;美国在亚太再平衡之后又重返中东、叙利亚内战将众多国家裹挟进去、朝鲜半岛局势阴晴不定,加之逆全球化浪潮影响全球、“黑天鹅”不断出现,全球治理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都加剧了中国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外交观念实现了第四次重大转变。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逐步形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正在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这一阶段的中国外交相较于之前各阶段的中国外交更加积极进取、主动布局,中国在依据本国利益和周边安全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新的外交理念和外交倡议,在复杂多边的国际环境下成为地区和世界的“稳定之锚”,成为推进国家间合作和世界落后地区发展的“动力之源”。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