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共产党员就要啃最硬的骨头
题记
“疾风识劲草,烈火见真金。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我们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
推动疏解离不开思维方式创新
讲述人:西城区常务副区长孙硕
一说“动批”,北京人没有不知道的。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动批”下面的13个市场、1.2万个摊位今年年底前要全部完成疏解,我作为西城北展地区指挥部的总指挥,是这项工作的头号负责人。
这事儿难吗?太难了!第一,利益关系复杂。13个市场产权方各式各样,有民营企业,有市属事业单位,还有央企。产权方把楼租给市场,市场又把摊位租给商户,商户又层层转租,中间的利益关系盘根错节,一个比一个复杂。
第二,牵涉面儿广。“动批”已经存在30年了,每天四五万人在这里头“吃饭”,你把人“饭碗”端了,这些人能乐意吗?
13个市场的疏解不能跨大步子,要“一楼一策”,稳步推进。这是当时区委区政府定下的调子,现在看是对的。
打响疏解“第一枪”是在天皓成服装批发市场。我记得是2014年2月底贴的疏解公告。因为当年6月份,商户的租赁合同就要到期。我们找市场经营方谈,到期后就不再续租了。市场方说了,“不续租可以,但是商户的抵押金还有各项赔偿费用加起来有2000多万,我拿不出来。”
疏解归疏解,商户的基本利益必须得到保证。市场不是拿不出钱来吗?我们的策略是产权方另找一个承租单位,把楼租出去,实现产业升级,然后几方一块想办法,平衡疏解资金。
方案定下来后,我们发动身边资源,到处找有意向的承租公司,结果谈了十几家,没有一家谈拢。眼看到了6月下旬,还是没有音信。市场方说,如果找不到承租公司,他们就接着经营。那几天真是我压力最大的时候,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撞墙的心都有。
印象最深的是那年6月28号,市场租赁到期的前两天,200多名市场商户到北展指挥部,把我们围住了。商户有情绪,这能理解,关键是要把问题妥善解决了。那天,我们把商户请到附近动物园的礼堂,通过各种措施,把矛盾暂时性地缓和了。
实际上,一直到2014年10月份,新的承租方才正式确定下来,也就是现在的宝蓝金融创新中心。产权方、市场经营方、新承租方、政府,好几家单位坐在一起谈了十多次,最终才把疏解资金怎么平衡的事解决了。一年后,宝蓝金融创新中心顺利营业了。
这是疏解的“头一仗”,接下来更加艰苦。矛盾各式各样,有的是市场刚开业一两年,经营方投入十多亿,闭市意味着无法收回投入,死活不同意;有的是产权方拿不出足够的赔偿资金;甚至有个市场的老板躲避疏解,连续约了他3年,到现在连个人影都看不见。
作为属地政府,我们既要迎难而上,积极地推动市场疏解,同时要确保合理合法合规,让疏解稳定有序进行。这离不开政府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更离不开思维方式的创新。这就是我们摸索出来的经验。
现在,“动批”已经完成8个市场的疏解,还剩下5个市场,其中有两个近期就要动。谈判还在一天天进行,“硬骨头”还没有完全啃完,但我们有十足的信心。今年年底前,“动批”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居民愿望这么迫切,我们敢不成功吗?
讲述人:东城区房屋征收中心主任刘志刚
我以前在北片工作,东二环商务区建管办,最现代化的地区。所以第一次来望坛,想不到,怎么还有这样的区域!
我们总结这个项目有十大难:人均房屋面积最小、困难群体最多、未登记房屋比例最高、居民文化水平低、89家产权单位基本都倒闭了……入户调查,发现还有非宅住人的情况,以前从没遇到过,法律法规都没有可参照的。
我们专门去上海学习,去了四次。人家说,你们做反了一件事,你们是“无情的政策,有情的操作”,结果谁都等着,等到最后当“钉子户”。现在颠倒一下,变成“有情的政策,无情的操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把共性的问题讨论透了,把人群特点分析透了,为每一个项目“定制”人性化的方案。方案一旦定了,一个字儿都不能改。就是阳光征收,一把尺子量到底,谁写条子也没用。
制定政策阶段,是最困难最枯燥最不见成绩的,我们20多个人进山封闭,有律师、有区政府的、有街道办事处的、有征收部门的,一次10天,封闭了3次。从吃早点开始讨论,头脑风暴,一直讨论到睡觉。光征收补偿方案我们就做了四五十版,最后跟区政府汇报的时候怕混淆,都标上这是第47版还是48版。每一版方案,我们都把老百姓的实际情况放进去进行桌面推演,看公不公平。最后方案出来,公示了30天,又根据居民的意见再次修改,才最终定下来。
项目所有的信息和政策都输入电脑,任何人都改不了。我们有一个规定,主协议“有一字手写无效”。我们手里没有权力,都放出去了。像这次有9616套奖励房源,全都公布出来,我们手里一套不留。区委书记说,“你们真是操碎了心。”这里面没有我们的利益,都是公共利益,政策都是为大多数人着想。
预签约那天,以为能来2000户,实际上来了4880户,人像潮水一样涌向排队点,我的心情太激动,说明老百姓很认可我们的方案。我们的工作有多细?光延庆监狱就去了很多趟!我们有居民在里面,虽然是犯人,但他的合法权益我们要保障。最后他从监狱里给我们写来表扬信。我们光锦旗就收了一百多面。
从去年9月23日宣布项目启动以来,春节放过三天假,清明节放了一天假,没有星期六日,一直在工作。4月8号预签约地点摇号那几天,我们连续一周没回家,在旅馆包了20个房间,早上晨会四点开,晚上十二点回,凌晨三点半闹钟又响了。有一天,一个同事拿手机给我看,是段视频,他们家孩子录的,跟我说:“刘大大,你放我妈一天假吧!”我没法往下说了,再说眼泪下来了。
李克强总理有句话,棚改再难也得干,这是老百姓的大事。望坛项目前期调查,居民有98.51%愿意征收,是全市所有项目中比例最高的,这里的居民征收的愿望最迫切。我们敢不成功吗?对老百姓有交代吗?为了百姓,吃多大的苦,都必须成。
拿自己开刀,村民从“对着干”变成“跟着干”
讲述人:大兴区西红门镇党委书记郑亚君
“我媳妇说我要是敢动她娘家的厂子,就跟我离婚。”“我们村老张带着十来个人抄着家伙在村口设卡,把我们的车拦在外面。”“有人连夜在院儿里搭起两间房,拆除面积不降反增。”镇拆除腾退工作会上,干部们轮番向我倒苦水,脸色都不好看。
这是去年10月底我刚上任西红门镇党委书记时的事儿,那时候拆除腾退“百日攻坚行动”刚刚启动。镇里启动拆除腾退已经六年了,剩下的几百万平方米都是骨头里的“硬骨头”,我心里打鼓,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最不济也得拆一半儿。
最初的一个月,村民不理解,和政府“对着干”。有的人家里开小作坊挣钱,有的人靠吃“租子”获利,认为政府拆除腾退是杀家里下蛋的“母鸡”。月末,签约总面积不到20万平方米。
怎么办?这个时候,党员干部不带头拆,怎么有力度说服别人!各级干部、党员、村代表都要做这场攻坚战的排头兵。我每天至少要跑一个指挥部,花三四个小时解开干部的“思想疙瘩”是常事。干部们逐渐认识到:不真刀真枪改革,居住环境只会越来越差,我们的管理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大账算明白了,干部的思想也通了。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儿往一处使。团河北村书记关亚新拿自己“开刀”,拆掉自家经营了二十几年的养殖场,意味着一年近百万的收入没了。爱人和他吵过闹过,可最终拗不过他。他说,腾笼换鸟,产业升级,未来西红门只会更好,咱们的日子不会比现在差。接着他又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签协议,讲人情、说道理,对说不通的亲戚朋友,敢于动真碰硬。有的朋友和他就此疏远,还有亲戚成了陌路人。
有付出就有回报,第二个月的签约面积成倍增长,达到80多万平方米。村民的心态逐渐从“对着干”变成“站着看”。
村民的态度变了,我们赶紧就着这股劲儿调整工作方法,利用各种方法反复向村民解释政策、宣传前景,告诉大伙这么干究竟有啥好处。团河南村书记王学明亮堂的高嗓门越说越哑,到后期几近失声。建新庄村书记王运玖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不久,彻夜准备讲稿。事实证明,老百姓是通情达理的,不到一周,全村的拆除腾退任务全部签约。
成片的绿地取代了杂乱的工业大院,充满现代气息的金融谷拔地而起,高端产业给村民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看得见的好处让村民从“站着看”变成“跟着干”。
有村民主动把不愿离开的租户清退,拆起了自家的房子,拆除腾退指挥部前一度出现了排队签约的场景。最后的40天,拆除腾退面积达到了近400万平方米。
2017年1月15日24时,是我毕生难忘的一个时刻,“百日攻坚战”以胜利告终,我们超额5%完成了拆除腾退目标,全镇小散乱污企业彻底停产。
指挥部里灯火通明,我眼前的干部们,脸晒得黝黑,人瘦了一圈。为了这次行动,许多干部把家里的亲戚都得罪光了,但他们无悔初心。从他们的泪光里,我能读懂,如果再有一次机会选择,他们还会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