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亘古荒原变身美粮川(3)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亘古荒原变身美粮川(3)
2021-03-02 18:11:44 中国经济网

彼时,北大荒已经有54个农场,新中国的农垦事业在北大荒已成燎原之势。在北大荒博物馆第二展厅的墙上,有两幅巨大的黑白照片再现了当年十万官兵云集密山而后徒步挺进北大荒的场面。负责人关亮亮介绍,由于当时密山是个小县城,没有足够车辆运送大批官兵,王震将军便鼓励大家要战胜困难,徒步向荒原进军。“在密山火车站,王震将军向复转官兵发出号召:‘铸剑为犁,听党指挥,挥师北上,永不放下枪,好汉建设北大荒’。”

当时的北大荒已经开发了十多年,复转官兵的到来,使黑龙江垦区从松花江两岸、黑龙江南岸再到密山,连成一片。“转业官兵到北大荒实际上是来搞经济建设,从劳动力上给北大荒带来了生力军。”北大荒博物馆原馆长赵国春说,转业官兵到北大荒,对北大荒在粮仓的建设中起到了不可估量、不可磨灭的作用。

十万官兵的进驻,使这里的口粮、住房、生活用品空前紧张,艰苦的生活开始了。没有住的地方,垦荒队员就砍树枝、打土坯建起了马架子,这一间间简易的住所便形成了当初国营农场群的雏形,关亮亮说,“开发建设初期登上雁窝岛、长林岛的官兵们,几十天就搭起了1000多个这样的‘马架子’”。

参与过当年垦荒的老人回忆,那时候,“马架子”挡不住雨,队员就盖湿被子睡觉;没有井水,队员就喝“水泡子”里的黄泥汤;一日三餐窝头、高粱,连正常如厕都无法保证。可就是这样,复转官兵们还是在大门上刻下了这样的誓言:“开发北大荒,为祖国建粮仓,永远留在边疆。”今天,“马架子”也成了北大荒艰苦奋斗的代名词。

“北大荒开发建设的成功得益于在党的领导下,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从全国调集人员,迅速兴办起大型农场,快速推动大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同时,军人身上的南泥湾精神以及军旅文化、移民文化、知青文化、黑土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北大荒精神并不断发展。”黑龙江省委党校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副教授陈晨表示。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