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键:大运河与我

2018-09-30 10:50:01  人文之光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曹键:大运河与我

(通州运河;摄影:杜智广)

(通州运河;摄影:杜智广)

1985年9月,年仅16岁的我,怀揣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向往,迈入了北京物资学院的大门,从此我便与大运河结下了一生的情缘。

我清楚地记得入学报到通知上写着:“北京物资学院地处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畔,文化底蕴深厚......”我的大学求学之路便从了解通州开始。

通州之名来源于“漕运通济”。金朝建立后,为了适应金朝版图南扩加强统治的需要,完颜亮决定迁都燕京。由于潞水在燕京城东部的潞县,经由潞水运来的各种物资需要经潞县中转后再运至燕京城,鉴于潞县的物资转运枢纽地位,遂于同年升潞县为通州,取“漕运通济”之义,即通州在城市功能上主要服务于漕运。

通州古城的第一次大规模建设,则是明代开国第一功臣徐达下令孙兴祖主持修建的。史载:“通州城,明洪武元年(1368年),裨将孙兴祖因旧址修筑。”孙兴祖修建的通州城在四个方位各有一门,门各有楼,在门楼上悬挂着名字,东曰通运,西曰朝天,南曰迎薰,北曰凝翠。

明初修建通州城后不久,尤其是燕王朱棣夺权以后,为了给迁都北平做准备工作,保证将来迁都后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供给,朝廷在京城及周边建设了足够的粮仓。在通州设有西仓、中仓、东仓、南仓四大粮仓。

明英宗时期,北部边境屡受威胁,甚至连北京也屡遭兵危,而作为仓储重地的通州,也不可避免地面临如何保护粮草的问题。正统十四年(1449年),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土木堡之变”。经过此次兵危,粮储太监李德主张修筑通州新城,保护通州粮仓。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