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运启:枣庄段运河“三公祠”

2018-08-28 10:01:29  “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办公室    参与评论()人

不久,杨锡绂请来总河尚书张师载,运河监司李清时,三人共同商定,捐出各自的薪俸钱粮,在万年闸月河东岸选了一块开阔地,让闸官孔毓贵负责建庙宇三排,名曰“三公祠”。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三公祠”落成,府、州、县官和远近一带乡绅,纷纷前往拜谒;过往船民,登岸上香;商旅雅士,慕名而至。一时间,“三公祠”使万年闸名扬四方,当地百姓把“三公”奉为河神,隆重祭拜。此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在这里举办庙会,祈福求安。使万年闸在峄县的集镇中,成为仅次于台儿庄的繁华之地。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当人类文明跨入21世纪,中华民族的各项事业呈现强势复兴之际,运河文化研究也进入了柳暗花明的春天。在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呼声中,“三公祠”故地的“江北水乡、运河古城”,迈出了打造运河旅游观光带的有力步伐。国家二级标准的万年船闸,已昔非今比;宏伟的南水北调工程设施,正拔地而起;“古运荷乡”湿地风景园,即将呈现“船在水中行,车在林中过,人在景中走”的美丽画卷。400年前古船闸遗迹的发现,为枣庄段运河人文自然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利用,揭开了新的篇章。此时此刻,人们并没忘记历史上的开泇功臣。由社会各界发起的恢复重建“三公祠”活动,受到各级党、政的重视和专家、学者的赞誉,人们在解读大运河枣庄段,挖掘、研究、弘扬枣庄运河文化的进程中,已经掀开了“三公祠”的扉页,由此,历史上的开泇动议、工程实施、凿成通航、商旅繁盛以及它的历史地位、科技价值等章节已清晰可辨,枣庄段运河人文和自然旅游观光获得了历史深度。

运河,对枣庄的过去有功,对枣庄的今天有功,对枣庄的将来仍然有功。然而,功劳最大的依旧是“三公”。因此,解读枣庄段运河,需关注三公祠,深受其益的枣庄人,不能不谒三公灵!

作者:枣庄市运河文化促进会董运启

本文为“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社科联+北京市网信办”联合主办的“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山东段)来稿。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