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定鼎燕京,岁漕东南,粟四百万石抵京师,实军储所恃一线运河耳!顾运河之成,非一手一足之烈也。考之前史,治河诸臣各有功绩可纪,而夏镇以南,则功莫隆于开泇。先时运道,由清口入黄,逆溯数百里抵徐城,然后由镇口闸入微山诸湖,其间风涛汹涌,徐、吕二洪伏石之险恶,动遭覆溺,兼稽程限甚,或河决彭城以上,溜势别趋胶舟之患,更束手而莫可如何!自凿韩庄至梁城百余山岗,引汶水以通泇,于是入黄之艘由直河口入泇,由泇入湖,扬帆牵缆,如行衽席。而泇之开也,则河臣舒公应龙建其议,刘公东星继其事,李公化龙毕其功。在当日言事诸臣,好以口舌持短长,或忌或阻,啧有繁言,而三公殚心国事,不恤人言,尽智竭力,前后相继,疏凿挑浚,卒避三百里黄流之险,而成此二百六十里安流之运道。吁!岂非万世之利欤!记云:礼反其所,自生不忘本也。又云:法施于民则祀之,则三公不可无祀,而祀即宜于泇。
这段话后来成了“三公祠”碑文的重要部分,大致的意思是,国家定都北京之后,每年需要从江南各地征收四百万石粮食,作为朝廷和军队的饷俸。这些钱粮大部分要靠运河的转输,而运道的建成,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虽然各代河臣都作出了贡献,而唯有开通夏镇以南泇运河的功绩最为卓著。这个工程,不仅避开了徐州、吕梁两处险洪,而且凿开了韩庄至梁城的百多里山岗高坡,使原来必须经过黄河的漕运粮船,可以直接进入泇河这条安全的运道北上。泇运河的开成,舒应龙、刘东星、李化龙三位河臣是功不可没的。当时,他们不顾朝野上下的非议,尽心尽力,前仆后继,为国为民殚精竭虑。泇运河开通之后,以二百六十里的安全运道,避开了水势险恶、河道壅阻的三百里黄河,真是惠及万世的好事啊!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有功于国家、造福于百姓的功臣,要建祠祭祀他们。这座祠堂建在泇运河正中的万年闸,是最合适不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