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巡礼】永不停歇的疫战:中国传染病防治70年(12)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巡礼】永不停歇的疫战:中国传染病防治70年(12)
2019-09-20 11:37:15 健康中国

2016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细菌真菌诊疗能力提升的通知》,强调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成立感染科,建立以感染病学科为主体的细菌真菌感染诊疗体系,这为感染病学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定位。

在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成立之初,王贵强主任委员就明确提出了感染病学科建设规划,强化细菌真菌感染诊疗能力的提升。这一方面与国家政策导向息息相关,另一方面,说明中国感染病学界已经意识到,感染病学科应该积极参与到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中,尤其要强化自身在细菌真菌感染诊疗能力方面的提升,以应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细菌真菌耐药形势。

(三)做好“大感染”学科建设,感染科、临床微生物和院感控制缺一不可

细菌真菌感染分布于临床各个科室,除了感染性疾病临床诊疗之外,感染科还为整个医院的感染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感染科医生能力弱,则全院细菌真菌感染诊疗能力就弱。当前,国家强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医疗费用控制,在发生合并感染尤其是耐药菌感染后,将大大增加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死率。而有效控制感染,有效诊疗感染性疾病,能够显著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益。因此,从医院管理层面来讲,做好感染病学科建设至关重要。

做好“大感染”学科建设,一方面感染病学科要加强自身能力提升和人才梯队建设,另一方面,做好病原学诊断和院内感染管理也至关重要。因此,感染病学科、临床微生物和院内感染管理三者应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学科资源,强化学科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感染疾病诊疗工作。

此外,医院管理部门和国家卫生行政部门也应重视感染病学科建设,为感染病学科建设提供相应支持。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