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篇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德、意大利、西班牙等外国文字,出版有六部外文作品集。
现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十月文学院的“签约作家机制”,是对作家作品生成机制的一次创新,成为签约作家的一年来,您的创作情况如何?
签约作家机制,对于推动作家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其实,在签约的时候,我已经动手在写一个长篇了。这部长篇,从去年10月15日开始,写到了今年8月15日,整整十个月,在签约后一年完成。这是我迄今最长的一部长篇,也是我的第十部长篇。我定的题目是《家长》,通过家长的角度写教育,也通过教育的角度写家长。现在这个时代,竞争激烈,很多父母想让孩子出类拔萃,就不遗余力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家长是可爱的,可敬的,也是可怜的,可悲的,可憎的。写家长,也就是在写普遍的人性。
很多人写作时,不愿意让别人对号入座。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写出来后,许多人说可以从中看到熟悉的人,但鲁迅先生说,他不是写具体某一个人,而是把很多人的形象集中了起来。这样,也就有了人性的普遍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欢迎读者来对号入座,从我的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形象。
您的小说,煤矿题材与乡村题材各占了半壁江山,这与您过去的乡村生活经历,以及煤矿记者的职业经验,都是分不开的。但您曾经在一次访谈时说过:“小说是虚构的艺术,想象力才是作家最基本的生产力,小说的故事是在没有故事的地方写故事,是在故事的尽头开始小说的故事。”怎么理解文学中的“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