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崇文门路口,右转车辆在停止线内等候行人通过。近日,交管部门在市区部分路口施划立体斑马线和“礼让行人”标语,对路口秩序进行规范整治。醒目直观的提示,对司机们自觉礼让斑马线效果明显。本报记者邓伟摄
本报讯(实习记者王谌)这两天,又有14支志愿者队伍如约走上路口,开展爱心斑马线志愿引导服务。值得关注的是,其中有5支队伍是经常参与各种志愿服务的专业志愿组织,他们统一的着装、标准的引导动作,成为斑马线上的特殊风景线。
前天一早,石景山区古城街道老街坊文明劝导队的志愿者身着荧光绿色背心、手持引导旗出现在古城路口。
“过马路别着急,红灯亮了就等一会儿。”志愿者李荣花阿姨,站在路口腰杆挺直、精神抖擞,挥旗子、做手势,引导动作标准有力。不少行人看到李阿姨引导交通,纷纷竖起大拇指,为她志愿服务社会的精神点赞。
古城街道十万平社区主任王秋菊告诉记者,老街坊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非常高,“这么多年,老街坊们为邻里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热情,从来没有减退过。”
每天早晚高峰各两小时引导交通,辛苦吗?“不觉得,能老有所为地做点贡献,值!”李阿姨笑着说。
此次认领斑马线活动中,朝阳长跑协会的志愿者,平均年龄超过60岁。“退休不退志,发挥正能量”是不少志愿引导员共同的心声。
晚高峰的京原路口,10多名“平安地铁苹果园站区中队北京永红志愿服务分队”的志愿者准时上岗。整齐的蓝色志愿者背心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十分醒目,志愿者三人一组分别站在四个路口,一人举旗、两人劝拦行人,志愿者们分工合作,将路口交通维护得井井有条。
团队负责人赵永红还是一名在职的上班族,每天朝九晚五上下班,但出于对志愿服务发自内心的喜爱,她坚持利用上班前和下班后的业余时间,九年如一日地从事志愿服务。“有人问我工作那么累怎么还当志愿者,其实我已经习惯、甚至‘上瘾’了,虽然有人不听劝导,但我更在意的是,我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多少人。”赵永红自豪地说。
在城市交通文明的提升过程中,年轻人的作用同样举足轻重。
前天带队参与路口文明引导的谢天泽,是北京人间指南志愿服务队的“带头人”。今年只有20岁,但谢天泽参与志愿服务已经超过5年时间,“我希望通过我们的身体力行,让志愿精神在年轻人中不断传递下去。”
参与认领引导的还有专业志愿组织“绿色啄木鸟”,该团队有超过三年的交通引导经验,为了更好地达到引导效果,志愿者们提前考察了路口交通状况,并对志愿者进行了强化培训,确保志愿者在路口迅速进入服务状态。“绿色啄木鸟”负责人王涛说:“志愿服务是通过点滴积累影响社会的,我们会为城市文明的提升一直努力下去。”
在鲁谷东街北口,参与文明引导的石景山区直机关工委的一位志愿者向记者展示了机关工委印发的《公益之星活动手册》,他告诉记者,参加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同事中间的一种风尚,“我们虽然不是专业志愿者,但参与公益,倡导路口文明,机关工委更要走在前面。”
这两天,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机关、团市委、北京日报社、交通委路政局、交通委运输局、千龙网、西长安街街道宣传部的志愿者再次走上各自认领的路口,开展文明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