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朱海阳在北京市非遗中心的帮助下一直在“充电”提升。他参加了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进入工美高级技校学习,还参加清华大学承办的非遗传承人群培训、技艺展示和作品展销活动等。
“通过学习,我的手艺越来越精,核雕价格也上去了。现在市非遗中心正在帮我牵线搭桥拜师学艺。”朱海阳笑着说。
忙完一天的工作已经是晚上9点多,朱海阳转身拍下夜幕中的北京会议中心,发了条朋友圈,配文“追梦人”。
从农民到核雕技艺传承人,朱海阳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他坚信,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朱海阳生活的变化,是本市推进低收入户增收的典型缩影。
过去一年,密云区实施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及低收入村发展4大类19项具体措施,在畜禽和水产养殖大规模退出的情况下,实现了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同时,与城区开展岗位对接,3500余名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公共服务类岗位实现就业。
北京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看农村,短板在低收入农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去年,全市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速持续快于居民。为确保本市7.26万户低收入农户如期实现增收目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落实低收入农户精准帮扶措施,进一步提高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