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有游客站在大门前,端详朱红大门上刻着的“履禄绥厚德义渊闳”门联,扒着门缝儿好奇地向院里看,冀红都很自豪,并热情地讲解两句。
院里的环境好了,院外的环境也在改变。包括雨儿胡同在内的南锣鼓巷地区全面启动平房区物业管理,胡同过境车辆有人管控,路边花草有人拾掇,街巷卫生有人打扫,连屋檐底下原先凌乱的飞线都收拾整齐,嵌进古香古色的金属槽里,整洁又美观。
“绣花”功夫,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上。为了改善胡同交通秩序,政府部门协调南锣鼓巷南口停车场,将151个车位用于四条胡同的居民停车。个别居民家里有行动不便的老人,从停车场到家接送老人有困难,街道办事处又安排了两辆摆渡电动车,以备使用。
没有了乱停车,没有了“开墙打洞”,胡同里清净了不少。沿着玉河漫步至雨儿牌楼,穿梭于胡同之中,让人不禁感叹:“老巷幽宅静树依”的景象又回来了。
人随景变,居民自治人人当“管家”
精细化管理不仅“绣出”小巷美景,也重塑了小巷居民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垃圾不落地,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要说南锣鼓巷地区居民环境意识的变化,没人比张巨萍更有发言权,她在交道口街道环卫所一干就是11年。早些年,居民院门口常有暴露垃圾堆放,许多人只图自己方便。光是为了让大家把垃圾扔进固定垃圾桶,张巨萍就尝试了各种方法。
两年前,包括雨儿在内的4条胡同率先试行“垃圾不落地”,告别“垃圾桶时代”。让张巨萍感到意外的是,这次经过入户宣传讲解后,大多数居民竟然表示支持理解。“垃圾车一刻钟到半小时循环一趟,大家把垃圾直接扔进车里,习惯了也挺方便。”雨儿胡同居民李伏生说,过去高温天儿,垃圾桶周围形成一个小垃圾场,造成二次污染,同时还招来讨厌的蚊蝇,严重影响胡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