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十九大时光 > 正文

十九大时光|姬十三:砥砺奋进的五年,我在果壳网做科普

2017-10-16 21:41:34  首都互联网协会    参与评论()人

果壳的背后,是一个顶级的科学家共同体

果壳的科普做得深入人心,并在大众层面建立了一定认知,和我们所获得的学界专业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果壳上线没多久,我们首先打通与学术界沟通的渠道,研读最新论文,采访科学,后来,国际著名的学术出版机构,包括AAAS(美国科学促进会)、Spring-Nature(施普林格·自然)、爱斯维尔等都来拜访果壳网,我们通过协议,这些机构开通了他们的embargo(提前禁止发布)机制给我们。Nature还为果壳网开放了白名单,允许我们的读者通过果壳网直接阅读Nature所有的学术论文。这个白名单权限在全球只有100家,中国除了新华社和中国科学网站,就只有果壳网。

利用这些和学术出版机构的合作,果壳网可以常规性的获得最新科研进展的消息,第一时间解读科研最新进展,尤其是和中国有关的科研进展,果壳都及时进行了报道和解读。

帮助科学抵达公众,科学家是源头,果壳网持续在帮助科学家做科普方面做出很多工作。首先是科学家的专访。在过去5年,果壳网持续采访了近百位顶级科学家,其中不乏刘嘉麒院士、杜祥琬院士、周忠和院士、王贻芳院士、徐星、张双南、蔡天新、韩喜球这样的顶级中国科学家。同时,果壳网不断为善于做科普的科学家提供平台和机会,创办于2012年的“未来光锥”,开创了国内科学家为主的剧场式演讲,包装了包括魏坤琳、李淼、姜振宇、吕植等一大批“科学家明星”。上线于2016年的“科学人”公众账号,更是将帮助“科学家做科普”作为运营目标,以科学家专栏、科学家专访、线上沙龙、线下沙龙等,全方位的运营科学家社群。这个团队密切接触国内顶级的科学家团队,密切跟踪国内的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大科学项目,不断将中国的科研成就报道给公众。这个团队还通过“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科学人沙龙”等线下活动的方式,打通和扩大科学家与公众沟通的渠道。

针对科学家做科普的意愿和能力较弱的状况,科学人团队还为科学家开展如何做科普的培训,通过中国科协、各地方科协、各个学会、学术出版机构的论坛、中国食药局、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中科院高能所、国家天文台等机构,不断把果壳做科普能力释放到科学家的群体中去。

针对科学家做科普动力不足等问题,科学人团队非常重注培育年轻的科研人员参与工作,积极调用以博士生为主体的年轻科研工作者,持续开展的“我的专业是个啥?”诸多博士以亲身经历介绍自己所在的专业情况。这一专栏集结之后,在高考填报志愿期间,受到诸多网友的追捧和好评。

我们这一代科普人,绝大多数在少年时代受过优秀的科普作品熏陶,走上科学之路,而今,让科普影响更广泛的人,成为了我们一生的事业使命。五年很短,未来很长。

(责任编辑:李皓 CN00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