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11月金融数据强势反弹 资金进一步脱虚向实

2017-12-12 07:31:18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编辑 贾运可

相对于10月份多项金融统计数据走低,11月整体表现为强势反弹。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M2(广义货币)增速、社融增量、新增人民币贷款三项数据均超预期。其中,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2万亿元,前值为6632亿元,环比增加近七成,预期值为8000亿元。M2同比增长9.1%,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预期值为8.9%。社融增量1.6万亿元,预期值为1.25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11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4万亿元,同比多增2965亿元。有分析认为,目前“脱虚向实”效果显著,预计未来这一趋势将继续。此外,时值年末,货币市场跨年流动性需求增加,加之多国(经济体)央行议息会议将于本周召开,市场上关于我国是否应该加息的争论再起。

经济向好预期在增强

对于11月M2增速的环比回升,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认为,10月财政存款大幅增加,拖累当月M2增速约0.3~0.4个百分点。但通常来说,财政收支对M2属于扰动式影响,并非趋势性的。此外,11月信贷超预期增长,也是推动M2增速反弹的一个重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11月末M1(狭义货币)余额53.56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10个百分点。

对此,齐鲁工业大学金融学教授李永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M2增速较上月略有回升,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M1增速环比同比均有所下滑。同比来看,今年下半年以来,两者的增速差距逐渐收窄,表明经济主体对活期存款及现金的偏好在逐渐减弱。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主体对经济、金融形势稳定或者向好预期在增强,这有助于金融机构获得更加稳定的资金来源。

记者注意到,11月信贷超预期投放,人民币贷款增加值同比、环比均有所上升。从结构上看,住户部门贷款增长依然较多,达620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02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178亿元。陈冀认为,这意味着楼市调控效应释放得比预期慢,当然这其中可能也存在房地产市场内部结构调整的原因。一二线城市限购、限价后抑制的购房信贷需求,可能一定程度上被一些三四线城市的新增需求弥补。

此外,11月社融增量为1.6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4万亿元,同比多增2965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198亿元,同比多增508亿元。陈冀认为,表内信贷的超预期增长,结合社融数据可见,目前“脱虚向实”的效果是显著的,预计未来这一趋势将继续。

是否加息争议再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锋近日指出,2018年无论是美联储还是其他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步伐都会加快。时至年末,货币市场跨年流动性需求增加,更兼美联储议息会议临近,市场高度关注近期货币政策走向。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团队综合判断,金融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仍是央行货币政策主要目标,央行处于跟随提高政策利率的重要窗口期。政策利率调整是量调整的后验性指标,不是货币政策收紧的前瞻性指标,如果市场没有较大反应的情况下,央行提高政策利率的可能性明显提高。

兴业研究分析师何津津则持不同意见。她指出,12月7日,NCD(同业存单)各期限发行利率已经突破了6月高点。在2016年12月与2017年6月两次美联储上调基准利率之前,国内NCD利率都创出了历史新高,但随后我国央行却均未跟随美联储加息。

从去杠杆的角度来看,何津津指出,在2017年2月和3月内外部环境打开合适的时间窗口之时,央行直接通过上调逆回购利率的方式引导了去杠杆进程的推进。发展到目前,市场早已不仅没有未来会持续保持低利率的预期,反倒有了加息预期,恰恰已经实现了央行有关官员所讲的“抑制银行的冒险行为”。在当下各类金融杠杆数据已经出现下行的环境下,继续通过上调利率来去杠杆的必要性已经大大降低。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近期发布的报告指出,2018年货币政策将从此前的稳中偏紧向真正“不紧不松”的中性回归。“不松”意味着为防范房地产泡沫风险再度膨胀和非金融企业杠杆再度扩张,货币政策没有必要再次出台“定向降准”或者将其实施范围扩大。“不紧”意味着在外汇占款难以明显增加,美联储加息政策启动对中国跨境资金流动及国内流动性带来扰动背景下,仍将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等以确保流动性基本稳定。尽管当前中国利率上行压力加大、通胀有所抬头,但考虑到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外溢效应,加息或降息的可能性都较小。

(责任编辑:关婧)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