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观察人士程伟雄表示,海澜之家业绩增速放缓与大举扩张有关。服装企业的存货是一个共性问题,而海澜之家高存货反映的是该公司在多元化过程中出现的经营模式问题。全品类扩张并非易事,品类的延伸应该是在主品牌及业务发展良好基础下的一种补充,目前海澜之家跨界开设集合店铺品类并延伸到家居等行业显得有些仓促。
品牌营销专家路胜贞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谈到,“海澜之家未来处理库存的办法,应该是增大网店的促销,加大一线城市的门店拓展,如果这种效果不佳,还需要进行撕牌低价处理,依靠终端的各种撕牌处理门店来消化库存。”
“轻资产模式”玩杠杆上的平衡游戏
除了持续扩张带来的库存和业绩压力,海澜之家一直以来实行的轻资产模式也广受争议。
海澜之家董秘许庆华此前曾表示,海澜之家实行轻资产的运作模式,将生产环节和大部分销售渠道外包,自己的经营重心则放在品牌建设、渠道运营和供应链管理上。
有业内人士称,所谓的“轻资产模式”,即海澜之家作为品牌商,提供品牌和管理;加盟商不需要交加盟费,只需要提供租金、店铺的装修费以及相关运营费用,不必参与加盟店的具体经营,所有门店的内部管理均委托海澜之家负责;供应商则是负责提供商品。
实际上就是三者分成的关系,海澜之家与加盟商之间的销售结算采用委托代销模式,加盟商不承担存货滞销风险,商品实现最终销售后,加盟店与海澜之家根据协议约定结算公司的营收。这一模式下,海澜之家更多的作用在于整合供应商和加盟商的资源,好处在于统一了品牌、系统、管理、价格以及配送等。
缺乏科技创新和原创设计是海澜之家产品的明显短板。据了解,由于采用轻资产模式,海澜之家很多产品依靠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模式开发,由此可以省去大量的设计成本。其年报数据也显示,海澜之家研发投入总额占营收比例仅为0.16%或0.17%,并且在年报上明确标注:公司研发费用主要是服装设计人员相关费用,未开展具体的研发项目。
“随着海澜之家不断做大,供应商如果都去承担库存的话,很可能会把供应商给拖死。初期供应商可能会有冲劲,但是规模扩大至成千上万家门店的时候,很难有供应商愿意出几千万甚至上亿元拿货,这就导致海澜之家必须自己出资买货,因此采购成本不断增加,库存也会进一步加大。”程伟雄说。